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6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邹艳菁 《中国报业》2012,(14):261-262
教育领域是文化传承和认同建构的重要场所,但英语教育领域中的文化传播却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体现为过度强调西方文化教育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本文以文化认同构建方式的三个层面:硬认同、软认同和潜认同为基础,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和认同建构的基本模式。研究表明,在英语教育领域中构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认同,必须兼顾认同建构的三个层面,取长补短,才能全面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构建和对外传播,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交际研究目前还基本沿用编码解码理论来解释跨文化交际过程,这种解释简单明了而且直接实用,但忽略了人类交际的认知特性,而关联理论继承了信息编码理论,同时引进了认知的观点来解释人们的语言交际行为,它将对跨文化交际研究产生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邹艳菁 《中国报业》2012,(18):101-103
关于微博的传播机制和舆情挖掘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微博的话语特征研究却较为少见。本研究通过使用较大规模的微博语料库分析微博的话语特征,从数量上说明了微博在话语表达倾向上的一些特点,为基于语料库的微博话语研究作出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4.
邹艳菁 《中国报业》2014,(12):20-21
新闻语篇的读者理解研究可以有多种路径。从文献出发,以逻辑思辨方式进行的定性研究,能够达到较好的理论深度,但操作难度大,需要研究者有较深刻的洞察力;定量研究有严谨的统计分析作后盾,能保证一定的客观性,达到一定的精细度,却难以反映出语篇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动态过程;实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实验对象,但费时费力,需要一定的资金作后盾,难以完全控制所有变量。从中国话语研究的立场出发,要摆脱西方话语分析套路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借用或者组合各类方法,需要对研究方法进行必要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语篇的社会实践性,认为语篇生产者可以通过操纵语篇结构形式或内容来达到说服、欺骗甚至控制语篇读者的目的。在现有的新闻语篇分析中,语篇结构及形式与它们所产生的媒介效果之间的关系已经研究得较为广泛和深入,而与此相关的读者认知视角却鲜有论述。本文从人类认知的能动性出发,结合O’Halloran的"理想读者框架",探讨了英语新闻语篇读者如何调动选择性注意等认知机制以实现语篇意义的最终建构,并以此为基础,指出同一语篇对不同的读者将可能产生个体化和多样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涂敏  邹艳菁 《中国报业》2012,(14):182-183
博客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介,它为外语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在推动外语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外语教师应用博客进行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瓶颈性的问题,应当引起学校的关注,并采用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推动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