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存在的经济现象,也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内蒙古作为一个农牧业大区,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也在逐渐加强。本文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这一度量指标对内蒙古的二元经济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与全国水平进行比较.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农牧业大区,农牧业资源绝对数量丰富,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市场在引导农牧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中发生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提高农牧区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内蒙古农牧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研究,结合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构建了农牧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计量模型,在研究有关农牧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从实现农牧业产业化、构建内蒙古农牧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5.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存在的经济现象,也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内蒙古作为一个农牧业大区,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也在逐渐加强.本文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这一度量指标对内蒙古的二元经济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与全国水平进行比较,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中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途径为:有效、合理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干中学"快速提升人力资源;围绕项目,示范效应,促进农牧区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组合。具体建议如下:继续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深化农村劳动力市场和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劳动力的培训机制;继续推广农牧业科技创新;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政府主导积极为农牧区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和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农牧区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变动以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效用分析,得出内蒙古农牧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设计,为更好地利用内蒙古农牧区人力资源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8.
阿如娜 《北方经济》2010,(21):31-33
一、内蒙古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与兄弟省区市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存在差距 从近两年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看,2007年内蒙古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3174元,福建省26501元,比我区高3327元(我区与福建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差399元);辽宁省23339元,比我区高165元;同属西部地区的青海省28605元,比我区高5431元;山东省26504元,比我区高3330元.  相似文献   
9.
阿如娜 《物流技术》2014,(18):34-37
1前言远程自动计量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物流计量管理体系,该系统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人工计量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提高企业的物流计量管理水平创造了条件,并有利于企业对生产成本的监控。2舞钢远程计量系统分析2.1远程计量系统需求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舞钢”)是我国首家宽厚钢板生产和科研基地,现有资产总额上百亿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及意义(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来看,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需要提高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