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上对证券业系统性风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国际监管组织开始构建识别证券业系统性风险的评估框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也探索实践了证券业系统性风险的识别方法。在我国证券业创新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借鉴国际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和经验,对于完善我国证券业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金融体系造成重创.在危机推动下,2010年以来,欧盟逐步建立起由欧央行主导,涵盖单一监管机制、单一处置机制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2016年3月,欧央行发布首期宏观审慎报告,介绍了新框架下欧央行的宏观审慎职责.本文对欧盟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框架、工具以及分析模型进行了全面研究,并作简要述评和展望,为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之间的协调、配合再次面临严峻考验。本文采用简化的Kopecky and VanHoose模型来研究资本充足率对信贷投放的影响,理论探讨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目标一致与现实冲突,并对1997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就强化资本监管、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与主要业态、监管政策与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和规范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鲁玉祥 《金融纵横》2012,(12):20-23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保险业发展呈现出集团化趋势。保险集团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保险机构间或保险机构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间的组织融合和业务交叉,同时也对集团风险管理和保险监管制度带来较大冲击。国际保险监督协会提出的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评估方法和特别政策措施,对于完善我国保险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市场的逐步开放,大型商业银行持续开展综合经营业务,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系统重要性不断增强.银行集团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银行机构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间的组织融合和业务交叉,同时也对集团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制度带来较大冲击.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和额外资本要求,以及美国、英国、欧盟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改革经验做法,对完善我国银行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保险监管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保险机构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保险市场与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之间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其风险特征已与以往有所不同,可能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源泉。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提出的保险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对于完善我国保险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产品的价值实现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本文作者在分析信息产品特征的基础上,认识到信息产品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信息悖论”现象,试图寻找到解决信息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其中存款保险机构在银行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应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发挥现有金融稳定机制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期。通过对经济增长与所有制结构关系的分析以及对转型期所有制结构变迁路径的考察,结合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实践,探讨了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如何通过所有制结构的变迁来促进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