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篇
农业经济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金融企业是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因此,在深化改革、加快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步伐中,必须很好地注意解决金融企业的经营机制问题,健全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把责权利全面落实到金融企业中,把金融企业真正搞活。金融企业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处于分配环节,其主要职能是筹集和融通社会货币资  相似文献   
2.
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金融改革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必然趋势。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几年波浪式的发展,目前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进一步健全、发展?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看法和设想。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证券市场自1984年开始有步骤地开放以来,得到了转快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金融形势的日趋稳定,证券发行和流通的市场日益活跃,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银行信贷既能够调节和推动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但其信贷政策及信贷规模的剧烈变化,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阻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增强农业银行信贷的应变能力,目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发展战略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确定一个正确的农村金融发展战略,是实现农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因此,研究探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这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对信用的产生和作用有着最科学、最精辟的阐述。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重读《资本论》中关于信用方面的论述,很受教育,很受启发。深感信用的发展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无论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有着巨大作用。根据我国银行信用和其他信用的现状,按着马克思提出的信用理论和信用  相似文献   
6.
增强乡镇企业活力,重点是使企业充满内在动力。近年来,乡镇企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显著。但是还有不少乡镇企业缺少内在活力,效益不高,影响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把企业搞活,是乡镇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一、增强乡镇企业自身“造血机能”,是使企业充满内在活力的关键乡镇企业有没有活力,主要是看它是否具有资金增殖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技术进步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等,也就是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所指出的“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改造的能力”。即是说企业要有自己的“造血功能”。乡镇企业的发展证明,企业的  相似文献   
7.
为正确认识农村货币流通现状,我们去年对15个市、县,300个农户进行了调查。现就调查所见,谈点粗浅认识。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我省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引起农村货币流通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是: 一、流通渠道城乡通开,农村货币流向城市的比重加大。据300户统计,83年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的深入,开拓和建立农村资金市场已客观地提到日程上来,成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行系统以资金拆借为主体的资金市场已初步建立起来,并形成了全国农村资金横向融通网络,对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融通资金,引导资金流向,促进横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农村资金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阶段,其作用和功能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完善农村资金市场还有待于不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文对当前农村资金市等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传统融资体制对经济发展的牵制和阻碍,日益强烈地表现出来。整个社会都深刻地感受到对其改革的必要。但是,对传统融资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复杂、艰难的渐进性过程。希冀短期内就在这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是不切实际的。在新旧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比较理智的抉择应当是:在努力改善传统融资手段的同时,建立适应改革阶段性需要的过渡性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10.
赵紫阳同志指出:“为了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到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上,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因此,金融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综合部门,作为一个特殊企业,必须深入探讨和研究金融企业经营机制有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这是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重点,也是深化金融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想就此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