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在池塘养鱼生产中,高密度精养是普遍采用的一种养殖模式。其生产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当前池塘养殖效益低、增效难的状况下,如何降低饲料成本,已成为池塘养殖增加效益的关键。饲料成本的高低是由饲料价格和饲料系数的高低决定的,在饲料价格降低空间不大的状况下,如何选用高品质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成为减少饲料成本的关键因素。1、突出主养鱼、放养优质鱼种:具有优良性状的鱼种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较高,且鱼的生长速度快,其饲料系数则低。在放养鱼种时,要以一种摄食颗粒饲料的优质鱼为主,适当搭配其它鱼类,放养规…  相似文献   
2.
<正> 鱼病是当病因作用于鱼类机体后,引起鱼体的新陈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扰乱鱼的生命活动的现象。鱼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鱼体自身免疫力的减弱;外界因素是水体的水温、溶解氧、酸碱度、水中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结冰厚,封冰期长,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鱼类越冬死亡现象。因此,做好鱼种越冬期的管理,使鱼种安全越冬是我国北方淡水养殖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养鱼池中的水总是呈现一定的颜色,原因有三:悬浮物质、溶解和胶体物质、池底沉积物质反映的颜色。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水的颜色推知池水的浓淡和浮游生物的大致组成,并判断出水质的好坏,据以采取相应的水质调节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鱼类离不开水,水体是鱼类生活的环境,其水质的好坏与鱼类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不良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在渔业生产中应严格控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水温高低与温差较大:每种鱼类都有其最适宜生长的水温,如青、草、鲢、鳙、鲤、鲫等鱼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3℃—28℃,罗非鱼为25℃—32℃,虹鳟为10℃—18℃,水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甚至致病死亡。因此,夏季若水温超过鱼类生长适宜温度时,应  相似文献   
6.
<正> 病害和环境污染问题是水产养殖优质、健康、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限制因素。运用现代生物学高新技术,以鱼类营养学为理论基础,根据鱼类不同种类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素的要求,选用多种原料按科学的比例配合,以高效免疫增强剂取代抗生素及化学药品,并添加有益活菌微生物,通过加工制成不同大小颗粒的配合饲料,提高饲料  相似文献   
7.
<正> 一、蓝藻病害:蓝藻包括铜绿微囊澡和水花微囊澡,一般发生在夏季和初秋,它喜欢生长在温度较高和碱性较重的水中,当PU值为8-9.5,水温在28℃-32℃射,繁殖最快。如在一升水中有50万个群体以上时,水中溶氧往往不敷其需要,而会自身大量死亡。藻体死亡后,蛋白质容易分解,产生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这些毒物在水中积累多了,不仅能毒死鱼类,就是牛、羊饮了这种水也能被毒死。  相似文献   
8.
<正> 1.池塘的整修和清理:在放养鱼种前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整。具体工作项目包括:排干池水、修补池堤、疏通注排水渠道、检查拦鱼设备、清除池底杂物、挖去过深的塘泥、平整池底、用生石灰处理等。这样就大大改进了底质的理化性状,对于预防疾病和改善水质有重大意  相似文献   
9.
<正> 在野外调查和养殖生产中,目检(肉眼检查)是检查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目检可以从鱼体患病部位找出大型病原体,观察由病原体对机体刺激后引起的反应,即通常所称的症状,为诊断鱼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