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其自主创新水平不仅决定了该国工业化程度的高低,更影响着其综合国力的强弱。在众多决定制造业自主创新水平的因素中,自主创新投入作为启动自主创新和维持创新的基础,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环。本文从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两个纬度对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情况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对制造业发展影响较大的重点产业,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加强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改革开放步伐逐渐加快,市场经济建设日益完善,企业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经营管理体制,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更大的发展。而企业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企业必须对这一问题起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就针对这一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实际与企业内部建设实际探讨如何更好地加强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氧化电位水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消毒产品,相比于传统的消毒产品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种绿色消毒产品的未来应用与发展,不仅可以颠覆传统的消毒观念,还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分析了绿色消毒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其后的一百多年,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与瓜分中陷入了漫长的黑暗与屈辱.然而,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甲午战争前夕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文从当时中国的历史、政治背景等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制造业的背景,指出是中国制造业的失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提出了其对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本管理的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中小企业的制胜之道。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强化实施我国中小企业人本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作为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和载体,其经济的繁荣和发达程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地区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世界范围内城市群发展经验表明,具有高度一体化特征的城市群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跃升的基础,是财富涌流的高端载体。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群的研究却进度不一、观点各异。本论文重点分析了国内、国外城市群相关的理论研究,并指出了其各自特征与瓶颈障碍。这有利于丰富我国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对世界范围的城市群研究也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发达与否不仅决定了该国工业化程度的高低,更影响着其综合国力的强弱。在众多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因素中,新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往往决定了该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及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新产品开发与销售的现状,着重研究了对制造业发展影响较大的重点产业,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明确我国制造业未来新产品开发与销售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张凡  孙思远 《致富时代》2016,(4):165-167,169
信息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智慧城市则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促进智慧产业的发展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手段。围绕促进智慧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本文将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统一起来,把智慧城市建设分为三个阶段,指出智慧城市建设并非单纯的政府投资,以政府力量为基础,积极调动市场力量,建立开放式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生态圈,才能使智慧城市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大中资银行纷纷并购海外银行,总金额超过了100亿美元。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背景,阐述了海外并购对中资银行的益处,并提出了中资银行海外并购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凭借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2007年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中国制造”危机却令中国企业频频陷入尴尬境地。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严重阻碍“中国制造”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质量管理创新刻不容缓。文章阐述了“中国制造”危机的前因后果.分析了中国企业质量管理问题对“中国制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以质量管理创新解决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