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25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充分发挥四川资源优势 ,扩大农民收入来源 ,是农民增收的新领域和新途径 ,大有文章可作。一、充分发挥资源富集区优势四川资源丰富 ,是指全省而言 ,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资源丰富。丘陵地区资源就相对缺乏。真正资源富集区集中在金沙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安宁河流域、岷江流域、青衣江流域以及峨眉山系、龙门山系、秦巴山系、华蓥山系等。这里 ,既蕴藏着全国甚至世界稀有矿藏资源、水资源 ;又蕴藏着丰富的森林、饲草、药材等稀有动、植物资源 ,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特别是与农业有关的自然资源 ,如安宁河流域 ,四季常青 ,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  相似文献   
2.
(一) 四川农业包括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自从经历了1985~1988年的四年徘徊之后,从1989年起已持续回升。199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4266.3万吨,比1984年还多186.8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油料、糖料和水果、蚕茧、茶叶,以及畜牧业和林业,其产量产值都超过了1984年的水平。1991年虽然冷冻、旱、洪、风、雹等灾害纷至沓来,严重危害农业,但经过全省上下一致的奋起抗争,大大减轻了损失,农业主要生产指标可望继续保持稳定。当前农业生产形势是好的。  相似文献   
3.
近三年来,中共四川省委大力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农业连年增产,在生猪政策上实行斤猪斤粮奖作饲料粮,划给饲料地,猪粪交队计酬分粮,出栏肥猪购留各半,国家统购包销,1979年又提高收购和销售价格,促使养猪事业迅速发展。1979年底全省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开发农业的提出,是同近十年整个农业的发展进程分不开的,就是说,有它的发生、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历史的必然性.一句话:搞开发农业是出于农业再上新台阶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的推动下,农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改革的前六年,我省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639.3亿斤,上升到1984年的815.9亿斤,先后突破了700亿斤和800亿斤大关,接连上了两个台阶,而且实现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增长,农民收入显著增加,长期为之困扰的温饱问题从此得到基本解决.农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是,从1985年开始,我省粮食生产出现了徘徊局面,到198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下降到775.6亿斤,主要经济作物如油料、甘蔗,棉花产量也不稳定,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前两三年,广东省便兴起了较大规模的开发性农业生产,为农村经济再上台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短短的两年中,广东全省更新造林2,000万亩,增加水果种植面积400万亩,新开发利用滩涂30万亩,淡水养殖面积达420万亩以上,养殖业产量、产值大量增加。广东的开发农业生产,对四川农业的进一步开发与发展有一定参考作用。因此,我们应借鉴广东的经验,因地制宜地把四川的开发农业搞上去。但在工作中开发农业对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的连年徘徊和粮食消费的刚性增长,导致了粮食供给矛盾的再度尖锐.如何突破危机,尽快扭转粮食生产的严峻局面,已经现实地成为当前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以下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对此作了有一定深度的探讨,富有启发性,值得认真一读.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开发我省盆地周围的山区经济,1984年以来,省委组织省级十多个厅局深入川东山区调查研究,并在秀山县召开了川东山区经济座谈会。紧接着下达省委加强山区建设的文件。文件强调指出,山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清“左”破“难”,放宽政策,调整山区经济结构,发展商品生产。四川山区经济状况如何?它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什么地位?今后应该怎样走自己的路子?本文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盆周山区是我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我省幅员总面积8.5亿多亩中,山地面积约占28%,其中大部分属于盆周山区,约  相似文献   
8.
一、改革带来了农村经济大发展最近十年的改革,首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8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大幅度增产,使多年困扰我们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其重要性还在于,家庭经营使农民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客观上要求冲破传统的、狭小的、封闭的旧圈子,开拓现代农业之路。于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探索新的经营管理形式、改善商品流通运行机制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提上了改革的日程。这些改革,虽然起步不久,情况复杂,问题较多,难度较大,但从初步实践的总体状况来看,它搞活了经济,启动了商品生产,特别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如何运用市场调节实现农业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尝试,对促进新机制建立,意义十分重大. 但是,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有: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起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重“量”不重“质”。在发展乡镇企业时,总是希望多上项目,多办企业,多出产品,多创产值.但在银根紧缺的今天,要想依靠国家贷款办很多新的企业,却又不大可能,因此,有的人就认为增加产量、产值无望,从而不能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在调整种植业结构时,也多把经济作物的发展寄托在扩大面积上,但面对耕地少、粮田紧,经济作物面积不可能有大幅度扩充的现实,于是就觉得粮、经比例不合理的结构较难更改。此外,在调整林果业、养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四川的情况,我觉得要着重从以下方面,认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把政策措施和各方面的工作跟上去,才能求得农业更好地发展.一、到本世纪末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方向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响亮地提出了到本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这也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但要看到,由于农业的基础比较差,要在今后不到十年时间里实现小康,其难度比城市大.就四川来说,199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0.2元,如按到2000年纯收入1000元的低水平小康经济指标计算,今后每年必须平均增收4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