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24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今年1月以来,我区发生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破坏最多的是基础设施,损失最重的是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农民。全区106个县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000多万亩。甘蔗、水果、木薯等支柱作物受损极重,蔬菜、油菜、茶叶等“菜篮子”产品严重受损,良繁体系和农业生产设施损失严重,上半年部分鲜活农产品还可能出现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供给偏紧。能不能打好打赢农业灾后恢复生产这场硬仗,关系到农业生产力恢复,关系到农产品有效供给,关系到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2.
隐型经济,是指在当时条件下优势不明显、市场不看好,许多人都不敢干,但发展潜力大、后劲强、前景好,有远见卓识的人决不放弃,紧抓不放,一旦时机到来则乘势而上、迅猛发展、效益显著的产业经济。隐型经济无处不在,抓住它就能冲出逆境兴旺发达,反之就将错失良机步步被动。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特殊商品,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来说,如果中国粮食出了问题,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因此,党和政府长期以来都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过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离不开粮食这个基础,在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粮食的基础地位仍然不会改变。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区粮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十六大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三次全会的精神,围绕加快富民兴桂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吹响了全面建没小康社全的冲锋号,自治区党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点在农民增收,如何抓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旋律,积极推动农村小康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召开这次全区生态富民小康村建设现场会,目的就是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总结我区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认真分析生态农业建设工作面临的形势,  相似文献   
5.
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是我们农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和重点任务。近年来,我们针对广西实际,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循环型新农村为目标,自主创新,科学推进,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优势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创造三位一体生态模式,奏响新农村建设动人乐章。  相似文献   
6.
2005年2月23日,我厅召开了全区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发展暨春耕生产视频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以及全国,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今年春耕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广西农业部门紧紧围绕钱粮双增科学发展目标,按照"特色更特,优势更优,亮点更亮,弱项变强,效益更好"思路,积极引导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整体由小向大、由弱向强向优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三化同步"是我们党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把握,是推动"三农"科学发展的强大武器。"三化同步"的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及确保粮食安全的特定形势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努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显得尤为重要。今年以来,广西全面启动科学发展钱粮双增工程,推进实施农作物避雨、避寒、避晒的“三避”间套种,大力发展叠加农业促叠加增收,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蚕业因其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而著称。在南国广西,蚕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最近几年,在国家"东桑西移"、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引下以及区内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西蚕业的发展迅速,成为了当地农业新支柱。回顾广西桑蚕业十年发展历程,我深深地体会到,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有着巨大的区域合作和加快发展的机遇与潜力,展望"十二五",广西蚕业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