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重庆市渝中半岛有一条路——"沧白路",它是为纪念杨沧白这位重庆籍辛亥革命元老而命名的。今天,当人们徜徉在绿树成荫的马路上,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杨沧白这位历史老人。今年,恰逢杨沧白诞辰130周年。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和农业服务的广阔领域过去,农业服务工作局限在狭窄的框子里,只注重农业生产进行中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也收到一定成效。但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后的农副产品加工、运输、销售却往往由于处理不当、安排失误、供求失时而抵消了产中服务应有的效果,甚至造成损失,达不到为农业服务的目的。许多事实证明抓生产必须抓流通,农业服务应着眼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农业是一个广阔的领域。于光远同志提出过“十字形大农业”的观点,他把包括农、林、牧、渔在内的农业称之为“一字形大农业”,在“一字形大农业”之上加上“农业服务业”,在“一字形大农业”之下,加上“农产品加工业”,就成了“十字形大农业”。开展农业服务工作,建立农业服务体制就不要拘泥于传统的、狭隘的观点,而应该把眼光看开阔些,不仅看到农、林、牧、渔,还要看到与发展农业直接相联的、必  相似文献   
3.
山区农村劳动力具有如下特点:劳力资源丰富,但剩余劳力相对偏少。劳力耐劳度强,但文化技术素质弱。农村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度低,劳动力利用很不充分。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强,农业劳力转移难度大。根据山区农村劳力的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我认为山区农业劳力转移应当选择内外结合而以就地转移为主的道路。这就是:在生产力现有水平下的农业剩余劳力首先要投入农(林、牧、渔)业内涵扩大再生产,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同时积极向非农产业(工商运建服等)转移,使农业剩余劳力主要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农村合作经济联产承包后以户营为主,扩大市场调节,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发展商品经济的新形势,各地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实行会计专业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农经服务组织。除进行会计、统计、资金管理、合同结算、代收代办等服务外,还在不同程度上深入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开展经营咨询、经营指导、传递信息,代购代销等业务,使农经体制处在由行政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之中。认真探讨这个转变的有关问题是必要的。改变行政型体制是客观形势的要求农经体制由行政型向服务型转变不是人们主观的意愿,而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