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1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正安徽省太和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人口180多万。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安徽省专用品牌粮食试点县、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近年来,太和县围绕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以投入品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质量安全标准化为主线,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建立了"经营主体小循环、示范园区中循环、县域单元大循环"的生态产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2009年7月,围绕如何破解农民增收这道难题,安徽省太和县东方现代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从订单农业入手,实施跨村联合,开展区域化种植、一体化服务、标准化生产、订单化收购,使数千农民尝到规模种植、节本增效的甜头,得到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和鼎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安徽太和县紧紧抓住农村"三资"管理、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重点工作,从维护农经体系建设、提高农经队伍的凝聚力入手,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农经工作思路,从一件件实事做起,提高农经体系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太和县把提高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通过市场带动,利益驱动,政策拉动,政府推动等多种形式,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今年把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列入全省28项民生工程,安排2.54亿元,培训新型农民56万人。皖北农业大县太和县,共承担新型农民培训103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4300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0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5000人。  相似文献   
6.
到位不越位 服务不干预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在太和大地茁壮成长。为引导农民“抱团”闯市场、合作谋共赢,县委、县政府坚持“到位不越位,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的原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条件、创优氛围。  相似文献   
7.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勤劳、智慧、善良的安徽太和人,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5年间已发展到550多家,形成了种养大户领办型、镇村干部带头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科技人员示范型和返乡农民创业型等五大组织形式。尽管如此,农民仍感到势单力薄,尤其是在外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和合作社业务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单靠同类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纵向合作,满足不了市场多样性的需求,因此,合作社之间的牵手横向联合,成了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议价能力、增强谈判话语权、壮大合作社实力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开局之年,皖北农业大县太和县将通过“五动并举”、“六路推进”,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我来自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农委,很荣幸受邀参加《农民文摘》创刊30周年读者座谈会。我是《农民文摘》的忠实读者,我喜欢《农民文摘》,原因有三点:一是《农民文摘》是我的一本工具书。我从1981年参加工作,30多年来没有离开过农业、没有离开过农经工作,《农民文摘》创刊之初,我在乡镇当农经员,不仅自己学习《农民文摘》,同时还承担为基层干部发行订阅的任务,应该说与《农  相似文献   
10.
<正>安徽省太和县围绕创建小麦亩产千斤县活动,面对去冬今春持续低温、阴雨寡照的不利气候条件,全力开展田间管理,小麦弱苗得到及时转化升级,今夏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