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农业经济   3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耕地又是土地中的精华。“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当今科技条件下,耕地是为社会提供粮棉、油、糖等主要农副产品的唯一源泉。因此,合理地利用和改造中低产田,是当前农业区域开发的重要目标,也是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中国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的资料表明,全国耕地面积为148,957.8万亩,其中:高产田面积占31.3%,中产田面积占31.9%,低产田面积占36.8%。无论从全国看,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对农业区域开发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是一项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特点具有动态性、纵向立体性、横向多业性,各因子间(自然、生态、科技、社会、经济)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这个复合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动一业而牵动全局。特别是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科学手段所制定的规划,都不可能十分准确的反映现实和预测未来的发展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变化、新资源的发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规划需要在动态发展中调整、补充和完善。那么,用什么办法去验证所制定的总体规划是否符合两个规律?是否能够经受起实践的考验和历史的验证?这不单纯是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当前乃至今后都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业综合开发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依据区域性去确定开发层次.出现开发主次矛盾颠倒、脱离客观实际.开展效果不好;二是没有依据不同地域景观特征去确定开发模式.导致模式混乱.千篇一律,搬到哪都行.没有可靠性和开发导向性。本文就上述两个问题作一深层次探讨.提出不同阶段的开发层次和不同地域类型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吉林省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提出了到2010年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思路和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协调发展等5条对策。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建所15年来科技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才识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区划研究所如何生存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的兴起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反映了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统一,标志着农业生产又向前跨进了一步。生态农业愈来愈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生态农业这个新开拓的领域认识还很不统一。其争论的焦点在于:一部分人认为,“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核心内容”、“我国现代化农业模式”,是今后农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吉林省由农业大省跨向经济强省工作经验的对农业大小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的种处困扰和化解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吉林西部发展生态环保型经济的必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吉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从4个方面论述了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必要性,并提出发展效益经济的基本思路和6项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的农业发展与现实情况看,“科技兴农”决非权宜之计,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尤其是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资源和资金短缺的国家来说,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使其有限的资金发挥出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科技兴农”是一条根本出路。实践证明,“科技兴农”的核心,是搞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这是“科技兴农”的当务之急,必须作为我国一项长久的国策来抓。世界上发达国家,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