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5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
"歧视"概念及有关模型是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理论工具。对郑州市的测算表明,考虑到福利补贴等因素,许多岗位根本就不存在农民工对本地人的"逆歧视",至少替代效应不像仅就货币工资来说表现出来的那么大。如果全部取消国家对城市居民的就业和福利特权,至少在非正规就业等特定领域,农民工将表现出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应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对农民实行补偿性人力资本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老年农民贫困治理的百年征程,昭示了100年来我国老年农民生存境遇持续改善和乡村美好生活不断书写的奋进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我国老年农民贫困治理体系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演进过程,老年农民贫困群体的生活质量因之获得显著改善。后脱贫时代,老年农民群体的贫困问题也在相对贫困的语境下逐步由经济贫困转变为多维贫困情形,同时老年农民群体的自身特征及其发展脆弱性,决定了这一群体具备极高的“再返贫”可能性。亟待构筑老年农民贫困治理多维支撑体系,有效阻断老年农民群体返贫路径,助力这一群体的贫困治理机制从单维绝对贫困治理向多维相对贫困治理进行转换,有效实现后脱贫时代老年农民贫困治理的路径转向、基准调适与规则重建。面向第二个百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老年农民贫困治理必将继续谱写乡村美好生活的全新图景。  相似文献   
4.
5.
《资本论》中关于劳资关系的论述,对于处理当今社会的劳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劳资关系随经济运行的制度环境与企业内部权利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现阶段,我国在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供给主体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劳资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工的主体性被漠视,其直接表现是利益的异化、组织权力分布失衡、契约不完备和保护弱化。和谐劳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给予农民工以主体性认同,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部省份孟楼镇的相关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农地市场化流转中农民群体多维权益实现困局及其成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农地为农民群体所提供的就业功能在其流转后被逐步剥离,本地就业机会的缺失以及异地非农就业的"技能门槛",构成了这一群体就业权益实现的重要约束。农地作为乡村文化的有形载体在其流转后趋于弱化,外出务工者带回的"城市文化"与传统乡村文化的冲突引致了农民群体价值取向的重构,构成了农地流转中这一群体文化权益相对缺失的重要原因。农地市场化流转制度不完善导致流转收益分配合理性的相对不足,以及基层政府以"经济权益"实现为主的农地流转工作理念与农民非经济权益意识觉醒之间的冲突则进一步恶化了农民群体多维权益实现的困局。  相似文献   
7.
就业歧视与农民工福利缺失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工资比较模型测算了郑州市的歧视系数。通过对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两种不同歧视系数的比较和讨论,透视农民工福利缺失及其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揭示“逆歧视”问题的实质和根源,最后提出了加快改革、实行补偿性人力资本投资政策等推动劳动力转移和城乡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矛盾和问题分析杜书云张丽青张广宇粮食是特殊商品,粮食流通体制又是目前我国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总结粮食流通改革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现行体制的矛盾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深化改革,尽快建立既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又符合中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9.
农民外出就业的成本收益调查及其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外出就业数量不断增加。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作出这种选择?经济发展和体制巨变无疑是重要前提,但正如W·舒尔茨指出的那样:“全世界的农民在处理成本、报酬和风险时是进行计算的经济人。在他们小的、个人的、分配资源的领域中,他们是微调企业家,调谐做得如此微妙以致许多专家未能看出他们如何有效率。”本文把外出就业农民的劳动力视为其拥有的一种资源,利用对154位河南籍农民工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测算其外出就业成本,构建成本—收益模型,并借助模型估计结果和新密市的典型案例,分析、判断和说明目前条件下农民外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