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市场没有办法提供公共物品,这几乎是现代经济学的共识。而公共物品又是市场主体——消费者与企业的必需品。市场参与者们不得不组织起来建立一个企业来专司公共品的提供,这个企业便是政府。从公众与企业关系角度讲,在公众与提供私有物品的企业的关系中,公众仅仅是消费者;而在公众与提供公共物品的政府的关系中,公众既是消费者还是政府这个大企业的股东。正是由于这种双重身份使得公众政府的博弈完全不同于公众与企业的博弈。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6年DMC和2008年UCD两期高分辨率的正射航空遥感影像,对福州市城区建筑用地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提取并分析了福州市城区建筑用地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近两年仓山区建筑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福州市城区建筑用地变化的最大特点是新建建筑用地面积明显大于改扩建建筑用地面积;福州市中心城区逐渐往仓山区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恢复力理论的“土地整治+生态”框架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将恢复力思维引入土地整治,构建"土地整治+生态"概念模型,设计土地整治中恢复力建设路径,为新时代土地整治理论创新开拓新方向和基础。研究方法:文献综合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的对象是一个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土地整治离不开恢复力思维,如系统性、动态性、适应性和持续性等。土地整治需要考虑系统的多尺度效应、阈值效应、适应性管理、可持续发展等;(2)恢复力的建设可作为土地整治的新目标,恢复力理论可作为生态型土地整治的理论基础;(3)实现"土地整治+生态"模式,需要在土地整治的调查、评价、规划、设计、监管全过程开展理论与技术创新,融入恢复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结论:恢复力思维是新时代生态型土地整治的核心理念之一,恢复力理论可为"土地整治+生态"模式提供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工具。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问卷调查分析土地资源领域技术竞争力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土地资源领域科技管理与技术创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1)调查发现土地各方向技术领先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并且“基本农田质量提升模式与等级认定技术”受到最大关注;(2)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土地领域科技水平处于总体跟踪、局部领先阶段,专家评分集中在70分左右(百分制);(3)土地领域前沿技术包括土地整治、调查、规划等技术方向先进的工程装备、方法与理念,未来科技需求以服务于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深化土地改革事业的成套技术工艺、流程和标准为主。研究结论:(1)当前中国土地资源领域技术竞争力呈现:“特色鲜明、局部领先、整体跟踪、落后需求”特征;(2)与国际领先水平对比,中国当前土地技术差距指数在55—67之间,落后于领先水平10—15年,导致差距的第一制约因素为政策环境,第二制约因素为科研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5.
煤炭开采的生态效应及其地域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分析不同地域矿区煤炭开采引起的生态效应及其地域分异现象,为差异性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综述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煤炭开采扰动生态系统要素,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其生态效应明显;这种效应在矿区内和矿区间表现程度和形式不尽相同,存在分异现象;影响生态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采矿扰动因子和本底生态条件。研究结论:开展矿区生态监测和修复需要分区对待,并探索其敏感性指标或建立综合性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