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提高农民收入,是我国农村经济工作两大目标之一。分析山西全省并晋城市1978—1993年16年农村经济的有关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在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上呈现了三个方面高度相关性变化或说是内在的有机联系。这是不是三条规律性的东西?现提出一孔之见,就教于专家学者和农村工作者。第一定律:农民收入和农业产业收入比重高度负相关定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和评介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农学院的“教、科、推三合一体制”、经费来源、教师敬业吃苦精神以及在加州吃由中国引进的加州牛肉面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4.
增加农民收入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两件大事之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建设宽裕型小康的核心和关键。当前,面对市场疲软、消费滞后、灾害频生、经济发展速度呈现阶段性递减趋向的严峻形势,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为了探索新形  相似文献   
5.
产业化: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化: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战略选择武惠恩,王志明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自强自立,实现腾飞的必由之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引导千家万户农民进入日益发育的市场,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自强自立的高效益产业,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又一次重大而深...  相似文献   
6.
7.
社会主义农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农业生产力,就需要研究生产力各要素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并根据其自身的要求来判定发展对策。一、制约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实的生产力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实体性因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另一类是渗入、体现于前者的非实体性因素,即科学技术、经济信息和生产管理等。从目前晋城市农业生产力各要素的现状、组合方式和动态变化来看,都存在着一些影响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早在1997年春末夏初,我们晋城市农工委预测到1997年底,我市将基本达到小康。下一步该怎么办?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参谋部门,我委以小平理论为指导,经过实地调查和严谨分析,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小康不是头,更上一层楼;瞄准宽裕型,攀登新高峰”的战略构想建议,被市委、市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经历十年改革,制约生产力再提高的主要矛盾已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思想和工作重点也要实行战略性推进——要以生产力要素革命为主线,出台新政策,开辟新局面.古今中外生产力发展史表明,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资料性能,是发展生产力的主导手段和决定因素我们党经过近40年经验积累和付出沉重代价,到十三大摒弃了"生产关系标准",提出了生产力标准,这是经济理论和经济决策的历史性飞跃.但是怎样才能有效地发展生产力?这是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进而解决的大课题,这显然就需要研究并依据生产力的运动规  相似文献   
10.
试析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的规律性中共山西省晋城市委农工部武惠恩王志明李红梅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核心是要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深入研究和把握农民增收的内在规律,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山西全省并晋城市1978—1996年19年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