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目的:梳理宅基地资产化研究热点及进展,并剖析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归纳法。研究结果:(1)宅基地资产化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其研究历程可分为初步探索阶段(2004—2010年)、问题聚焦阶段(2011—2017年)和加速发展阶段(2018—2021年),在政策导向作用下,三个阶段的研究侧重点各异。(2)宅基地资产化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内容集中在宅基地资产化内涵、宅基地功能价值、资产化模式、驱动机理与障碍因素、资产化对策与路径等方面,研究呈现出逐渐丰富多元的发展趋势,形成了“内涵阐释—价值测算—模式比较—驱动机理—障碍识别—实践路径”的研究脉络和主题。(3)当前研究关于宅基地资产化的概念认知体系、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内容较为薄弱,亟待深化和拓展。研究结论:农村宅基地资产化研究内容密切关注和服务于国家土地制度改革和重大战略需求,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态势,研究成果对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未来研究需加强宅基地资产化内涵的辨识和理论研究,形成统一的概念认知体系;因地制宜构建不同地域宅基地功能价值测算体系,系统分析农村宅基地资产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为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受原国家经委委托,我们在1987~1988年开展《乡镇企业宏观管理》课题研究时,选择参加协作研究的10市11个县(区)所有乡、村两级5600企业开展了有关宏观管理的问卷调检并作了计算机处理。运算所提供的各种数据和答案,为剖析我国发达地区不同类型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加强、完善乡镇企业宏观管理的途径,构画出一个初步的框架。一、样本企业经济状况 1、本报告所调查的样本企业共5600个,其中按所有制分组:乡(镇)办企业1297个,占23.2%;村办企业4080个,占2.9%;中外合资企业34个,占0.6%;与国营联办企业148个,占2.6%;乡村联办企业41个,占0.7%。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探讨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变迁分为两条主线: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土地功能拓展与价值显化。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并显化土地功能与价值,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现实矛盾的两条基本途径。研究结论:针对当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主要方向:(1)强化土地权能,让乡村成为土地多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2)围绕乡村自然资本加速增值提升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让乡村成为自然资本增值最快的地方;(3)以土地制度改革作为重塑城乡关系的重要手段,优化乡村"三生"空间功能格局,让乡村成为回得去的乐园。  相似文献   
4.
一、市场缺陷市场规模的扩大,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部分产品的价值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是市场缺陷变为现实的直接原因。其表现为:1.外在性。市场价格必须能够反映成本或收益,市场才能有效地对社会产品的生产发挥调节作用。但是,存在外在性的条件下,市场价格并不能正确反映成本或收益。外在性,也称外部性或溢出效应,这是市场缺陷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是无拘无束的市场机制可能导致的缺乏效率的后果之一。当企业或个人向其他人施加损害或利益,而又不向这些人支付应有的代价或收取应有的报酬时,就出现了外在性。根据向外施加的是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