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基于管理规范、管理执行、管理支持和管理效益4个方面的指标构建,对中国18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水利风景区的管理效能。结果表明:181个水利风景区管理效能平均得分为58.4分,得分低于60分的水利风景区占54.7%,说明我国水利风景区的管理效能总体偏低;水利风景区管理效能与景区类型、批准设立时间、地域分布、所在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功能、管理机构独立性差异显著,与面积大小和经营性质之间差异不显著。从分类指标看,管理效果类指标得分最低,从全部指标看,土地权属、游客控制、餐住布局、管理条例、环境保护考核、生态厕所、居民参与、资源调查、保护经费、环境保护宣传、环境保护培训、经营情况等10个指标得分低于平均分。建议破除管理体制障碍,实行分类管理,试点跨流域、市场化、多功能间生态补偿制度,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完善自然保护地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零碳水利风景区建设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积极探索,是服务碳中和国家建设的创新实践。为探索推进零碳水利风景区建设,分析了零碳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了其建设要精准对标碳中和目标,坚持系统设计、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搭建了碳排放达标、碳吸收有效、碳封存合理、碳循环畅通的总体框架。提出零碳水利风景区发展路径:政府主导编制专项规划;景区主体组织落地实施;受众互动响应零碳行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