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1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我国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 回顾、研究60年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实践与艰难探索,我们可以获得以下最基本的认识。这就是:第一,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推进其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性选择,是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第二,发展中国家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同步前进,但不是齐步前进。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化,而在其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时,则应用其发展起来的经济与技术力量装备农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云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态势 第一,建设新农村非常必要、非常紧迫 1.云南农村人口多,比重大。2004年乡村人口比重为72%,比全国平均高出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5.
云南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应为提高土地产出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发展生产,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这里讲的现代农业是进入21世纪的农业。其主要的背景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以及人口增长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数量与质量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特别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建立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需求为终极目标的高效能的现代农业。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一)与历史的比较:云南省农民1978年人均收入130.6元,2002年为1600.9元。25年中,增长了11.3倍。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或即将在全国各地展开。在这个改变广大农村面貌、改变亿万农民生存状况、改变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农民居于主体地位开发挥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个问题在实践中还需进一步认识。我们有的同志在口头上承认是一回事,而在实践中贯彻则是另一回事。比如,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有的地方不以发展生产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村庄建设,认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有的不从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搞大拆大建,加重农民负担,使农民债务累累,甚至返贫;有的大搞形象工程,耗费很多而农民收益甚微;有的乱占耕地,破坏生态环境,等等。这些违背农民意愿、侵害农民利益情况的发生,究其思想要源,主要的一条就是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应有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及实现途径认识不够,以致形成“误区”。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发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是关系促农增收,关系城乡人民健康,关系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一)加强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是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新时期农业与农村工作的方向和重大任务。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满足城乡消费者的需要,这是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责任,更是促农增效、促农增收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云南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的分析,指出西部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50多年来城乡经济均有较快发展,但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云南从1952年至2002年的50年中,总人口由1695万人增加到4333.1万人,增长1.6倍,年均增长1.9%。工农业总产值由13.41亿元增加到2588.01亿元,增长47倍,年均增长8%,其中,工业总产值由3.8亿元增加到1850.46亿元,年均增长11.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9.6亿元增加到737.55亿元,年均增长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