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各市场主体为切入点,基于2007-2013年全国及各地区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等相关数据,全景式解构农业保险供给市场.研究发现:第一,农业保险市场中两家综合性机构与四家政策性机构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中国人保为行业龙头,综合性、外资机构不断进入的市场格局业已形成,且短期内形势难以逆转.第二,我国农业保险供给不足的局面虽然仍未得到有效缓解,但市场由集中垄断走向分散竞争的趋势已经基本明朗.第三,各省份市场发展差距正逐步缩小,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仍需给予持续关注.为此,研究指出不仅要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优化农业保险市场供给.还应当强化政府职能,保持农业保险的“政策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和151个城市数据的匹配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有效缓解中国劳动供给紧张,而劳动者数字素养的提升是数字经济缓解劳动供给紧张的重要原因。异质性分析进一步发现,数字经济对女性、“新生代”“高技能”和农村劳动力劳动供给紧张的缓解效应更大。据此,应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劳动潜能激发的政策设计中,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实施差异化的数字就业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展的社会融合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住房状况对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自有住房对农民工形成城市身份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处理效应模型纠正可能的选择性偏误后,所得结果依然稳健。(2)政策性住房对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影响不显著。合理的解释是,当前以公租房为核心的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未能发挥有效作用。(3)作用机制的分析结果显示,主观社会地位认知是住房状况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中间机制之一,即住房状况的差距使得农民工主观社会地位认知产生分化,进而导致其城市身份认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5.
6.
7.
本文基于200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市场结构对农业保险市场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保险的市场结构仍为极高寡占型,表征市场集中度的CRn指数和HHI指数均值分别高达0.897和0.340,但处于明显的下降通道。市场集中度下降对市场规模的扩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目前趋于竞争的市场更有助于市场规模的扩大,这意味着应当加快农业保险市场发育进程,扶持政策性保险机构、尝试引入外资机构尤为必要。保费补贴对各地区市场规模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高的地区农业保险市场规模偏小,为此,应当优化补贴格局,落实精准补贴,更加有针对性地向农业大省、农业大县倾斜。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市场结构对农业保险市场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保险的市场结构仍为极高寡占型,表征市场集中度的CRn指数和HHI指数均值分别高达0.897和0.340,但处于明显的下降通道。市场集中度下降对市场规模的扩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目前趋于竞争的市场更有助于市场规模的扩大,这意味着应当加快农业保险市场发育进程,扶持政策性保险机构、尝试引入外资机构尤为必要。保费补贴对各地区市场规模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高的地区农业保险市场规模偏小,为此,应当优化补贴格局,落实精准补贴,更加有针对性地向农业大省、农业大县倾斜。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理及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能否肩负起提高农户收入的历史重任仍存在争议。为此,首先从理论层面理清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理;随后,利用2007~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农业保险及保费补贴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有显著负效应,说明投保农业保险可能会导致农户管理水平下降,农业保险发展中还可能存在门槛效应、排序效应或排斥效应。另一方面,保费补贴对农户收入有显著正效应,说明保费补贴有助于增加农户收入。因此,必须加强农业保险宣传,优化农业保险供给,充分发挥保费补贴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创业和创新对于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围绕企业家、资本与技术三大核心要素,运用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中心构建的包含全量企业信息的企业大数据资源,从新建企业数量、吸引外来投资、吸引风险投资、专利授权数量和商标注册数量五个维度,构建兼具客观性、实时性与多维性的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以反映中国各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力与绩效。研究表明:第一,1990—2020年,中国各地区创新创业指数不断提高,创新创业绩效显著提升。第二,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创新创业绩效最强,西部省份创新创业活力严重不足。第三,1990—2020年间,南北方地区创新创业绩效的差距呈现U形态势,“南热北冷”形势不断加剧;与此同时,中部地区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呈现出“中部崛起”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