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近日读了《“火烧坪模式”能走多远》(《农民日报》2003年10月31日,何红卫文),感慨良多。一个昔日的贫困山区县,靠在高山上开荒种植反季节蔬菜一举致富,并被认为是“扶贫模式”迅速推广,模仿者甚至要“把菜种到神农架顶上”。农民确实富了,但青山消失了,泥石流和环境灾害却频频造访,当地人不得不严肃面对大自然的报复。作为大自然一部分的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丧失了对自然的敬畏?是什么原因使得人类疯狂地向自然索取而不知回头?在火烧坪模式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操  相似文献   
2.
眼下,在农村,干部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求农民"调整结构";而农民最头疼的是如何"调整结构"。调整结构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这本是好事,农民为什么会头痛呢?因为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他们对究竟应该种什么、养什么,心中无数。地方政府若任农民盲目的"赶行情"、"跟大户",结果是"种啥啥多,养啥啥赔,越调越亏";如果地方政府对市场也很生疏又代替农民拿主意,"让你调你就调",往往造成"增产不增收",或新的"产品卖难"。这两种结局都会让农民提起"调整结构"就心有余悸。因此,在中国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面临两个矛盾:一是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二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所谓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就是农民、农业产业化企业与政府决策如何相互调适的问题;所谓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则是生产者、加工企业、销售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两个矛盾分别对政府提出两个问题:一、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应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二、在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服务上,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