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7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柞蚕、芦苇、对虾、人参、烤烟、绵羊毛等特产生产是辽宁不同地区的优势或重点拳头产品。其中柞蚕放养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70%;芦苇面积仅次于多瑙河三角洲;对虾放养面积和产量为全国之首;人参和烤烟相继同吉林长白参和云南烟草一起跻身于国际市场;绵羊毛是辽宁毛纺工业的大宗原料。因此。这些特产品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不同地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农民收入增长等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报告以国家粮食产业政策为指针,辽宁宏观经济运行为背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借用灰色系统方法,采用来源于统计部门和部分专业部门数据,对辽浑太流域粮食生产能力予以综合研究。报告认为,辽浑太流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左右辽宁经济全局发展能力的作用。解决辽宁粮食问题的主要出路是巩固并提高辽浑太流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该区粮食生产优势仍存,潜力较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所需的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条件较好,不失时机地将其建成辽宁的重要“谷仓”是切实可行的战略选择。辽浑太流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战略目标是,到“八五”期末,形成以较高产量为代表的,包括耕地、种植业結构、能源投入、科技投入等系统综合生产指标在内的稳定生产能力,争取在本世纪末建成现代农业区雏型。辽浑太流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综合开发、配套发展;科技先导,内涵挖潜;自力更生,增加积累;优化组合,良性运转”。战略方针是,“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增加投入,持续建设”,战略重点是,建设系统指标约束的高标准商品粮基地,落实到乡、村的具体地块。辽浑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面临几大系统的制约。打破制约,提高辽浑太流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措施是:实施“5819工程”;配套落实耕地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兴农、改善生产条件、强化农用工业、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利益关系、生态建设、经济技术协作、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发挥国营农场骨干示范作用、控制人口和引导消费、建立基地建设目标责任制等十四项产业政策措施,以实现综合整治、系统提高。加强对辽浑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开发的领导,应从完善市带县体制,建立粮食作物专业(行业)民间协调组织,强化区域开发指挥调度系统入手。  相似文献   
3.
位于长白山余脉的辽东山区,包括岫岩、凤城、宽甸、桓仁、本溪、抚顺、新宾、清原、西丰九县和辽阳、灯塔、海城、开原、铁岭、营口、盖县等部分乡镇,总面积占全省四分之一,自然景观大体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是一个自然资源富带,有必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订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开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当前,对果树作价问题人们持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同志赞成,一些同志不赞成。赞成的同志认为,果树作价归户,把果树的经营权和所有权转移给承包者,能够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管好树,栽好树,是果树经营方式的一场革命。不赞成的同志说,长期以来,果树在果产区是集体所有的主要生产资料,作价卖给个人,是动摇集体经济,担心方向有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果树作价经营的提出近几年来,随着农业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果树也实行了承包制,有的实行专业承包,多数是包干到户,承包期普遍延长到15年、20年以至整个生长周期。这些措施,进一步调动了果农的积极性,无论是对搞好现有果树的管理还是发展新果区,提高果品数量和质  相似文献   
5.
辽宁在实行市带县体制,发挥城乡两个优势方面,取得了许多经验,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共同繁荣之路。为研究问题方便起见,我们截取农村这一侧面,从宏观上分析和探讨城乡结合的内在规律。城乡产业的联合体系依旧日城乡产业观,城市发展大工业和第三产业;农村着重生产以粮食为主的农副产品。城乡经济结合发展的实践活动,冲破了这种传统产业布局和分工观念,逐步建立起城乡产业接续的新型产业配置系统。第一,城乡结合,发展乡镇工业,是城乡产业联合体系的主干。从沈阳、鞍山、大连、丹东、辽阳等市看,一般都采取了如下形式把城乡工业初步结合起来:城市工业产品和零部件扩散给农村企业;乡镇工业为城市工业搞带料加工;以大工业拳头产品为“龙头”,乡镇企业做“龙尾”,实行专业化协作;城乡联办机电、化工、建材、冶金、食品、酿造、医药和饲料企业;城市企业向乡镇企业转让整机并提供一定的工艺和通用设备;城乡联合开发矿产资源和兴办火电、水电、沼气电站;城市科研单位向乡镇企业转让科技成果;乡镇企业聘请城市能人办厂;城市工业在农村建立原材料或半成品基地,等等。1983年以来,海城市乡镇企业以国  相似文献   
6.
一些同志曾认为,“双包”后农户要走“小而全→小而兼→小而专→小而联”的路子,“小而联”是专业户发展的最终归宿。有些同志进一步论证,专业户已进入“联而不合”松散性联合阶段,这种观点为部分搞农村工作的同志和专业户所怀疑并表示反感。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来重新回答这个问题。“联合”以及由此派生的“小而联”的概念是什么?一般所说的“联合”,是不同单位或农户把人力、财力、物力、技术完全或在某一方面、某些环节上结合起来。尽管在联合形式上  相似文献   
7.
深化企业改革 再创机制和增长优势──关于大连、丹东、本溪三市乡镇企业发展的调查汇报苗九如,孟令伟,马锦繁根据省政府领导指示,我们对大连、丹东、本溪3市的甘井子、金州、普兰店、长海、庄河、东港、凤城7个县(市、区)乡镇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既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进农村商品经济不断高涨,也迫切要求农村经济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轨道相衔接,特别是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交融互促,同步运转。因此,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势必走向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多重相关因素的系统工程式改革。海城市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所提供的经验,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