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1.
鲟鱼在自然水环境中主要以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鲟鱼苗经过10天左右的活饵培育,鱼体重增加到1克左右时,采用配合饲料进行饲养,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且可以避免因投喂单一活饵引发的各种疾病。鲟鱼配合饲料驯化就是经过人工调整投喂活饵和配合饲料比例的方法,使鲟鱼由摄食活饵的天然习性逐渐转变到接受配合饲料。现将驯化的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水库网箱养鱼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高产、高效的养殖方式,近几年来迅速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区域性养殖密度增大,水库网箱养殖鱼类病害发生日趋严重,能否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蔓延和流行,关系到水库网箱养鱼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就水库网箱养鱼目前存在的主要常见疾病和防治措施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2005年进行池塘主养湘云鲫高产试验,试验面积2.8亩,总产2638.6kg,其中:湘云鲫2001.7kg,平均亩产714.9kg,花、白鲢平均亩产227.4kg。湘云鲫成活率92.7%,平均规格482g,最大规格达765g,饲料系数1.6,投入产出比1:1.48。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倒刺鲃是溪河的名优鱼类,该鱼品质好,经济价值高,是近几年来开展仿野生养殖的鱼类品种之一。为了探索在池塘条件下人工培育倒刺(鱼巴)鱼种的技术措施,我们于2002年7月—2003年3月进行了池塘人工培育倒刺鲃鱼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鱼苗来源:试验鱼苗于2002年7月6日从江西购回。该批鱼苗系从溪河捕捞收集的天然苗,体长1—  相似文献   
5.
2005年我们进行了双季稻田养殖田螺试验。试验面积16亩,共收获田螺2608kg,平均163kg/亩,双季稻谷产量平均1065kg/亩,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稻田养殖是水田集约经营、立体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2007年我们进行了双季稻田养殖田螺试验,试验面积16亩,共收获田螺2608kg,平均163kg/亩,双季稻谷产量平均1065kg/亩,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鲟鱼属软骨鱼类,是淡水鱼类中体型最大,并有"活化石"之称的现存最古老的生物之一。本试验杂交鲟是欧洲鳇(Huso husogiant sturgeonor Beluga)(♀)和小体鲟(A.ruhenus,sterlet)(♂)的杂交后代。其身体延长,背部黑色,腹部白色,身体被5行骨板。该品种具有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力强,营养价值高,肌肉无杂刺等特点。近几年来逐步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较大。利用养鳗场的水泥池进行流水养殖杂交鲟成鱼试验,自配饲料配方,现场加工软颗粒饲料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