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农业经济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其目标一是要保证银行自身资产和负债的安全;二是要保障存款者利益;三是保障支付系统正常进行。三个目标又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和统一性。(一)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和化解1、采用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对企业进行信用分析和评估。商业银行对所贷款企业进行资信分析和评估,就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产品质量、市场环境、竞争能力、发展前景等多方面的考查分析,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和风险程度,并以此来确定相应的信贷政策。2、必须建立健全贷款的保障体系。一是建立贷款决策机制,包括大额、疑难贷…  相似文献   
4.
在深化银行企业化改革中,如何认识经营的信贷资金的本质、特殊的运动方式及其价格问题,对于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成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资金参与社会再生产的价值运动,包括实物和货币两种形态。在1979年之前,一直是在“二元结构”和农业资源约束下紧运行。从农村拿走的几千亿元资金支持“重型”结构的发展,而自身维持和扩大再生产,主要以短缺的资金与廉价的农村密集劳动力结合,难以形成高层次的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致使农业以缓慢的速度发展,造成农业滞后于工业,形成重、轻、农的“畸型”结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注意纠正“重型结构”,选择协调发展产业的战略,1979年对农业资金投入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随着农村改革搞活,政策的放宽,把农业生产推向新的台阶,但在农村大好形势下,忽略了对农业发展后劲的资金投入。国家的支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1979年的13.7%,下降到1986午的7.9%;国家对农业的基本建设投  相似文献   
6.
金融创新——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关键农业银行长春市分行课题组一、农业银行实施金融创新战略的迫切性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专业银行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家银行的专业界限被打破,共同参与市场。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农业银行实施金融创新战略就显得...  相似文献   
7.
一场新的经济革命正在全球兴起,农业银行毫无例外地置身于一个全新时代的开端,这个全新时代被冠以“新经济”的名字。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临近,新经济快车已向我们急速驶来,我国的银行业正置身于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化管理以及风险投资等极具新经济特征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活动中。农业银行只有树立新观念、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方法,才能应对新经济和全球化竞争的严峻挑战。当前,农业银行经营战略的主线应该是:调整、升级、发展。   加快调整,建立全新的经营机制   农业银行经历 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对国家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银企关系是指银行与企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广泛的、必然的联系。我国的银企关系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虽然得到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但仍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