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8年、2019年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人工造林对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城市森林功能发挥的影响深远,科学评估人工造林对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方法]采用格网法获取北京浅山区276个样本单元,根据2010年、2015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选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4个测算指标,分别测算各期生物多样性指数及时空格局,运用OLS回归和分位点回归评价"百万亩"造林对浅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果](1)2018年北京市浅山区林地覆盖率达到51.66%,林地面积较2015年增加了3 400hm~2,且林地二级类型间变化较大;(2)2018年北京市浅山区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值分别为0.432、0.544、0.504和0.276,多样性和均匀度有小幅度降低,但丰富度和优势度提升明显。(3)不同分位水平下,人工造林对浅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并不一致,在10%分位水平下,样本单元内林地面积的快速增加均对各项生物多样性指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结论]人工造林应综合考虑源地物种分布状况、造林类型和优势林种等多方面因素,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对生物多样性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