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目的]通过揭示退耕还林(草)工程背景下陕北地区近2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规律,旨在为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新一轮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年、2000年、2015年3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为节点,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表等方法对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景观格局演变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借助相关性系数对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1)草地、耕地和林地是陕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速加快。(2)近25年,陕北地区景观格局的连接性和通达性降低,景观格局主要呈破碎化发展趋势。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加,草地是该地区的优势景观类型。(3)陕北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5年各类生态系统提供的总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38919亿元、39431亿元和40622亿元,退耕还林(草)前年均增长率为1396%,退耕还林(草)后这一比率增加至5622%。[结论]受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影响,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景观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和趋势不同,水域和林草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相关,未利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世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迫切要求大力发展国际环境法,而环境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从环境标准的概念出发以分析其在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