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1.
取消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保护农民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权益问题主要有两种,一种发生在农村集体内部,系集体管理者(村两委)对土地进行不恰当调整所造成,在这种调整过程中,集体管理者可能以种种理由加重承包地的负担,形成对集体土地的共同所有人即普通村民的权益侵害。另一种来自农村集体的外部,一般发生在地方政府强制征用农村土地的过程中,其直接表现就是农民失去土地,同时得不到合理补偿。一、造成农村土地权益问题的原因第一,农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得不到切实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农村最终形成以社区(村或村民小组)为外部边界,土地归社区(集体)成员共同所有,经营权由社…  相似文献   
2.
一、若干重大社会结构变化与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进步。这突出表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显著提高,城镇居民生  相似文献   
3.
我国汽车产量的增长具有内在的规律性,本文以我国1955~2005年汽车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采用B-J方法,建立ARMA模型,以揭示我国汽车产量增长的规律性;并运用建立的ARMA模型对我国汽车产量进行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小康指标课题组构建的中国农村小康建设指标体系为依据,对全国以及各地区农村小康建设的进展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测算的结果显示,到2010年,中国农村大体上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阶段的预期目标,但是,比较起来,经济效益指标实现第一阶段预期目标的进度较快,而社会结构指标、人口素质指标以及生活质量指标的进展则相对滞后;另外,不同地区之间农村小康建设进展也存在显著差距。  相似文献   
5.
一些经济学家、企业 家还有政府官员觉 得维持现在的低工 资制度是有利的,但 实际上它对企业的 长远发展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6.
块状民营经济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块状经济的形成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块状民营经济明显具有经济集聚一扩散效应与社会集聚一扩散效应,能够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创造条件,因此发展块状民营经济应当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2010年社会建设总体形势2010年中国带领亚洲新兴经济体率先迈出低谷走向复苏,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经济回暖的带动下,城镇化进程加快,民生问题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一、2007年我国社会发展基本形势 2007年我国宏观社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社会建设在许多领域获得快速推进,解决各种重大民生问题的力度空前加大。党的十七大报告完整准确地提出和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改革、协调发展、突出民生、更加注重公平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贫困的程度、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2006年进行的一项全国抽样调查,以被调查的农村住户为单位,考察了现阶段衣村贫困的规模、发生率、类型、程度,农村贫困住户的主要经济社会特征以及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贫困的调查发生率仍然较高,农村贫困的深度、强度和对扶贫投入力度的要求都有所上升,但按国定贫困线计算,农村扶贫压力仍在国家能力的承受范围之内。在家庭人力资本、物质性经济资源、结构性社会地位以及关系性社会处境等方面,农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在多数情况下存在明显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短缺、物质资源不足、社会结构制约和社会排斥等问题,可以部分地或不同程度地解释贫困的成因。最后,本文提出,农村反贫困战略应当重点解决持久性的贫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