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要素市场化滞后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学者认为,推进要素市场化的关键在于,政府退出要素市场,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重塑要素市场主体,并以此形成对传统体制核心部位改革的合围之势。这些建议固然很重要,但我们想要追究的是,政府为什么不愿意退出要素市场?要素市场中有效的经济组织为何发育缓慢?要素市场化为什么不能循着收益递增的路径向前推进?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将有助于把握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的深层次体制原因。  相似文献   
2.
2005年3月26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经济改革走势与对策座谈会”。与会专家就当前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一、如何判断当前的改革形势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由于改革  相似文献   
3.
鲁利玲 《中国改革》2005,(10):49-52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从狭义上讲,就是要实现产品和要素的市场化。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产品市场化的改革已基本完成,不仅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且中国制造的产品已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相形之下,要素市场化的改革则显得极为滞后,既没有形成反映需求变化的市场价格,也没有形成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究其原因,在生产要素领域,政府仍然作为要素资源的配置主体,集规则制定者、执行者、参与者和仲裁者于一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