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伍亚  张立 《财经论丛》2015,(9):98-104
以广东省为例,基于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典型地市的社会调查,统计分析阶梯电价政策对居民节能意愿及家庭用电的影响;同时运用广东省月度电力数据,构建ARIMA模型,定量研究政策实施的节能效果。研究表明,阶梯电价政策的实施对改善居民节能意愿有积极影响,并在短期内有明显的节能效果,但随着时间推移,节能效果有所减弱。为设计与完善相关政策,未来需要从节能意愿、经济激励等角度切入,提升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伍亚  张立 《商业研究》2011,(11):46-51
运用二阶KLEM(即资本、劳动、能源、原料)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本文将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的需求增长分解为各种驱动因素的加权平均贡献之和。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7年,导致全社会四种成品油需求增长10 200万吨的正向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为国内最终需求因素(165.9%)、国内中间需求因素(28.3%)和出口贸易因素(94.5%),负向驱动因素为技术进步因素(-178.6%)和进口替代因素(-10.0%)。  相似文献   
3.
将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和加权夏普雷法相结合,运用199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比较研究中美能源消费增长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国内最终需求的成长、中间需求的成长和出口的成长均是两国的能源消费增长的正向驱动因素,中国的正向驱动效果强于美国;(2)技术进步和进口替代均是负向驱动因素,中国的负向驱动效果弱于美国;(3)国内最终需求的结构变化、出口的结构变化是美国能源消费增长的负向驱动因素,在中国却为正向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和加权平均值法,从国内需求、技术进步和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将中国产业以及金属、电力、建材和化工产业的电力消费增量分解为10种影响因素的加权平均和。结果表明:导致1997~2007年电力消费增长190%的正向影响因素为国内最终需求的成长、出口的成长、原料需求的成长、能源需求的替代和成长,其加权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45.9%、104.3%、23.6%、15.7%和5.3%;负向影响因素为技术进步、原料需求的替代、进口替代、国内最终需求的结构和出口的结构调整,其加权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7.6%、-15.1%、-10.5%、-7.2%和-4.3%。  相似文献   
6.
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与加权夏普雷法相结合,本文将1997 - 2007年中国产业部门能源需求的增长分解为10种驱动因素的加权平均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能源需求增长84.7%的正向驱动因素为:最终需求的成长(加权平均贡献率,114.4%),出口的成长(79.0%),原料需求的成长(19.3%)和能源需求的成长(4.2%);负向驱动因素为:技术进步(- 105.0%),原料需求的替代(-10.1%)、最终需求的结构调整(-7.4%)、进口替代(-7.2%)和出口的结构调整(-2.5%);能源需求的替代没有发挥应有的驱动作用(0.0%).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金属、化工、电力和建材行业能源需求增长的驱动因素及相关的政策原因,并对不同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