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明清徽商的经营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玉平 《中国市场》2010,(33):74-82
明清徽商的经营艺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化,并以自身的实践促进了这种商业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海运是晚清漕粮运输的最重要方式 ,在此涵盖经济性质与政治性质的社会活动中 ,西方势力多方插手 ,以期最大限度地捞取好处。文章通过西方势力从对待运漕粮的谋划与实践、阻止与妨碍漕粮海运、漕粮改折与修改商约等几个方面入手 ,分析了西方势力在晚清漕运变迁过程中的作用 ,认为不应对这种作用评价过高。  相似文献   
3.
晋商是明清时期我国很重要的一个大的商人集团。明朝初年,在西北地区兴起。到了明代中叶,正式形成商帮,就是说以地域为纽带形成了大的商人集团,那时它主要以有一定贸易自由的贩运商人组成。明人沈思孝在《晋录》中说:“平阳、泽潞豪商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到了清代,晋商进入鼎盛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关于历史上中国经济及其在世界经济史上地位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这其中,尤以GDP的研究引人注目。国内外学术界围绕着这一问题,已经发  相似文献   
5.
关于历史上GDP研究的适用性及可能性,还有争论和分歧。分歧和争论的存在,表明研究已达到相当的深度,同时也说明有继续探讨的空间。GDP的统计和推算是系统工程,任何一个数估的变化,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在今天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中,我们并不缺少数据,而是缺少可靠的精准数据。  相似文献   
6.
清前期的财政收入包括田赋、盐课、关税、杂赋、捐纳和报效等,支出则分为皇室经费、俸禄、兵饷、驿站、科场学校、河工塘工经费等。道光时期,地丁银始终是最重要而稳定的财政收入,其他各项收入有一定的波动,但意义有限;支出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从总体上说,财政收支尚未走到崩溃的边缘。咸同时期,清廷内外交困,军务倥偬,战火持续,对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财政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奏销制度而言,咸丰以前的钱粮奏销、京饷协饷基本失效,户部无法有效地掌握全国财政大权;就税收征收与分配主体而言,以厘金为代表的地方财政兴起,中央财政基本不能染指这一重要税收,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并立成型;就租税结构而言,财政收入的主体由农业税转变为以厘金和海关为主体的工商税;就指导思想而言,清廷在事实上抛弃了"量入为出"的理念而步入"量出为入"的阶段。可以说,咸同时期财政体系的近代转型,基本是内生性的,既受时局的重大影响,也是道光以来财政实践的自然结果,西方的影响反在其次。  相似文献   
7.
8月8日,“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这块宝岛。台湾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质构造,一直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据《清实录》和连横《台湾通史》中的有关记载,从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到1895年台湾被日本窃据前的212年间,台湾发生各种自然灾害110次,  相似文献   
8.
<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是中国人传说中共同祖先的发源地。山西的自然条件,即使是到了今天,除了煤矿之外,基本上也是一穷二白。但就是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乃至世界金融史上的奇迹。晋  相似文献   
9.
<正>许檀教授是一个有明确研究计划和细致推进目标的学者。自1986年发表第一篇华北商业城镇的论文《明清时期的临清商业》~((1))以来,她已经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1988年,许檀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山东农业、渔业、手工业、矿业等各类商品流通状况进行细致考察,描绘出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社会经济史力作。  相似文献   
10.
边疆历来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对象,历史时期中国能够实现统一与国家安定,自然离不开对边疆尤其是北部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发展农业可视为汉代以来中原王朝治理边疆的常用手段,在北部边疆地区的推行尤为普遍,农业的推行及产生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发展变化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