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是促进水污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必然趋势。而我国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存在问题,制约着我国水环境的发展。本文通过论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阻碍公众参与的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直接反应其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的极大丰富。大学生的消费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并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要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探究其形成的原因,科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国的主导理论,如何回应当代的生态问题,是理论界必须面对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生态问题的回应,有两条线路:一是以当代人的眼光从马克思主义方向回应生态问题;二是马恩思想形成时,生态问题也已存在,只是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没有形成主流思想。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体系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思想表明,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动力和根本目的.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长期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因而党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统领党的执政理念、干部队伍建设、执政制度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就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模式,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除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外,人还具有基础性和复合性的生态需要;实现生态公平是解决当前生态危机的重要条件,人力资源的生态化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建设高层次生态文明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瘦肉精""苏丹红""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如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成为百姓极为关注的热点话题。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提供了法律保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将逐步形成有效控制,但纵观食品的生产过程,尤其是结合近年来几次典型食品安全事件的特点,还应看到,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应结合食品生产的特点,对食品进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从农田到餐桌"监管理念的产生,体现了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为理解当代生态农业建设的意义提供了新角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