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吴现为 《大众商务》2010,(16):227-228
前几年,大学的扩招和整合,使得几乎每个大学都进行校舍扩建或直接建设新校区,在规模从小到大的变化中,由于对校园建筑的认识不足,很多校园在建成之后,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不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框架结构作为校园建筑的结构选型,具有经济实用、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优势。本文就框架结构与层架空在校园建筑实施可行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前几年,大学的扩招和整合,使得几乎每个大学都进行校舍扩建或直接建设新校区,在规模从小到大的变化中,由于对校园建筑的认识不足,很多校园在建成之后,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不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框架结构作为校园建筑的结构选型,具有经济实用、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优势.本文就框架结构与层架空在校园建筑实施可行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吴现为  赵跃平 《魅力中国》2010,(23):400-400
我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建筑,但大多数都不能保留下来。我国传统建筑多数属于土木结构,比较容易损坏,很多优秀的建筑由于种种原因彻底毁坏。但是,有些建筑却能够完好的保存下来,这类建筑成为建筑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标志,它们在形式上不一定都是优美、高大、雄伟,但有着深厚的、强大的、积极的文化精神的支持。文化精神内涵给了建筑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赵跃平  吴现为 《魅力中国》2010,(23):322-322
“人类的思想就象宗教的一切法则一样,也有自己的纪念碑,人类没有任何一种思想不被建筑写在石头上。”——雨果《巴黎圣母院》人类整合了自然物质、文化技术的各种因素,使其成为建筑,建筑不但是物质的产物,还是精神的产物。没有一栋建筑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只是不同的建筑表达的文化方向不同、体现的层次和意义不同。要认识建筑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意义,就必须从文化的、艺术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