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雪明 《新金融》2003,(2):14-17
随着金融交易技术进步、信息处理和传输手段改进,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活动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放弃原先的金融分业管制政策,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热衷于兼并收购和多元化经营.混业经营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2.
经济强国指数:中国排名分析(下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一套由50个单项指数、八大分类指数和三层综合指数构成的三级三层经济强国指标体系,并对58个国家、19年的数据样本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通过趋势、结构和国际比较分析,对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强大、强盛的趋势和轨迹进行了比较综合、全面而鲜明的刻画和描绘。  相似文献   
3.
析新经济浮现的微观机制和宏观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基本趋势——知识经济、全球化及放松管制和自由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促使新经济浮现的新型微现经济机制及其有效运作所需的宏观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知识储备、市场规模、市场效率和分配机制。在这个框架下,本文还对新经济首先在美国浮现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本文分析、论述了“新经济”理论和相关 定律,并介绍了衡量“新经济”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新经济”对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启示作 了归纳,并探讨了上海发展“新经济”的思路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上海科教兴市战略的内涵和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教兴市战略是推进上海新一轮发展的主战略,也将是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快速通道。在全面分析了科教兴市战略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一个科教兴市战略的分析框架——“一创四本四库四流”,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制度建设为“科教兴市”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  相似文献   
6.
经济强国指数:中国排名分析(上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一套由50个单项指数、八大分类指数和三层综合指数构成的三级三层经济强国指标体系,并对58个国家、19年的数据样本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通过趋势、结构和国际比较分析,对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强大、强盛的趋势和轨迹进行了比较综合、全面而鲜明的刻画和描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市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用地面积逐年减少,大批农民放弃了土地的经营使用权,寻求新的出路,土地零星分散、经济效益低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问题成为农村的焦点问题。为了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新的形势下出现的矛盾,切实处理好集体与农民之间的土地利益关系,促使农村经济向前发展,我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着手,大力推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我市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8.
<正>2002年5月8日,斯蒂芬·罗奇、苏德拉查·吉万多诺、帕萨塔·达斯古普塔、阿德里安·伍德及林毅夫等五位国内外知名经济学教授应邀参加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的高层学术演讲会,各位专  相似文献   
9.
上海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向型经济对上海的正面作用无疑是巨大的,然而由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和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外向型经济的全过程存在着复杂多变的各种风险。按权数计算后得出的上海外向型经济总体风险系数为34.585,显示上海外向型经济处在基本安全(轻警)的中间区域,表明上海外向型经济整体运作较好,风险处在可控状态。外向型经济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减少上海外向型经济所带来的结构性风险涉及上海对外经济战略调整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通讯技术对美国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与通讯技术(ICT,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及通讯技术)设备的性能得到极大提高,而价格却急剧下跌,互联网的商业运作则进一步推动了ICT的投资与运用,ICT产业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