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研究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同时测定焙烤食品中糖精钠、富马酸二甲酯、苯甲酸、山梨酸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氨化甲醇溶液提取后,用盐酸中和,水定容过滤后即可直接测定.检测波长220nm,流动相"0.02mol/L乙酸钠+0.02mol/L冰醋酸+0.005mol/L四丁基溴化铵"的甲醇-水溶液(35+65).4种组分的回收率在85.2%~109.2%之间,室内变异系数小于2.55.该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饼干、月饼等焙烤食品中糖精钠、富马酸二甲酯、苯甲酸、山梨酸的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2.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周亚敏 《全球化》2023,(1):75-84+135-136
全球环境基金运行30余年以来,在绿色技术转移、撬动公私融资、提升能力建设和构建环境认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作为全球环境基金最大的受援国家,在不同领域的项目实施中均取得了成功经验。中国同时也在积极承担发展中大国责任,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不断提高对全球环境基金的捐资力度。鉴于全球气候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形尚未得到扭转,在环境治理领域更加凸显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共同价值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当前全球环境基金被发达国家所主导,在资金分配和议程设定上带有环境议题政治化色彩,不利于全球环境善治的实现。中国未来将逐渐成为全球环境基金的捐资大国,将在议程与标准设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应在国际博弈中努力争取全球环境治理议程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演化。借助全球环境基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通过观念层面的话语联接、实践层面的行动协同以及制度层面的兼容并包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威胁,但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集体行动绩效不佳。不同于国际政治理论所预测的国家间通过相互合作来应对共同威胁,单个国家或地区往往会主动采取国内单边气候规制;也不同于国际经济理论所预测的在公共产品不足情形下将出现搭便车行为,率先实施国内单边气候规制的国家往往会激励其他国家跟随并采纳高水平高标准的气候规制措施。作者借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结构性权力分析框架解释不断涌现的、镶嵌在全球多边气候治理框架下的各类单边气候规制,研究发现:国内单边气候规制有助于从能源供给安全、低碳生产结构、绿色金融体系和低碳技术知识四方面产生绿色结构性权力。这种绿色结构性权力赋予一国推行跨境单边气候规制的能力,一旦国家层面的跨境单边气候规制得以成功实施,则意味着绿色霸权的生成。碳边境调节机制作为当前最具争议的绿色霸权工具之一,建立在绿色结构性权力和进口市场权力相互依托的基础之上,利用不同市场的碳价差异抽取“租金”,不仅意图实现绿色结构性权力的“变现”,而且将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实力差距。这是绿色结构性权力借由贸易渠道转化为绿色霸权的可能过程。发达国家率先发起的国内单边气候规制具有全球公共产品属性,但其跨境单边气候规制具有霸权属性,发展中国家必须在明晰这一逻辑的前提下制定应对策略,高度防范跨境单边气候规制成为守成国规锁崛起国的一种新的制度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