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周剑明 《开放潮》2001,(12):78-79
福建省南平市的医疗制度改革,早在1996年10月就在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率先进行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当时,在全省是最早(厦门和莆田两市的试点都是在1997年7月以后才组织实施的)组织实施的医改城市。南平市的医改模式是采用国务院“两江”(江苏镇江市和江西九江市)试点经验做法。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模式实行“三段直通式”(个人帐户段、自付段、统筹段)的办法。国务院国发[1998]44号《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下发以后,南平市按照…  相似文献   
2.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这是一个基本道理。1996年南平市企业改革主要抓住“一个重点”实施“两个转变”的发展路子。“一个重点”就是紧紧抓住全面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这个重点,“两个转变”就是遵循抓大放小、着眼全面的原则,从搞活每个国有企业的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从直接管理企业向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转变;逐步形成国有资产流动、重组整体优化的机制,不断推进和深化企业改革,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向前发展。我市在深化企业改革上,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大企业改革力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欧班列的开通提高了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市场可达性,大幅降低了国家间的贸易成本,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外循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文章基于中欧班列开通所构成的准自然实验,使用2000—2018年27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式的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促进了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数量与质量改善;异质性检验发现,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推动了区位禀赋劣势地区制造业专利数量与质量改善,但是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仅推动了交通禀赋优势地区制造业专利数量提高,即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对区位禀赋劣势地区的边际效用更大;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对大城市的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改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由技术密集度异质性检验结果可知,中欧班列的开通推动了低技术密集度与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但相较于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而言,该政策对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数量提高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中欧班列通过市场竞争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以及产业结构效应等渠道推动区域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基于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