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抗战永志     
唐润明 《今日重庆》2014,(15):74-75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标志着长达8年之久的中日战争以中闲的胜利而告结束,这是中国近卣年来取得的反对外敌入侵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始基。但抗日战争的胜利,又是中华民族付出了惨重的牺牲与代价换来的,所以凡足经历了抗日战争的人,无不铭刻在心,永世难忘。他们于战争胜利之际或之后,通过各种途径,纷纷题词留言,以纪念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2.
重庆是一个内陆港口城市,也是西部地区开埠最早,城市化、近代化较其他西部城市更早、更快的城市。因为这个特点,重庆自1929年建市以来的人口密度一直较高,以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为例,其人口已达到47万余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037人。重庆又是一座半岛式的山城,面积狭小,拓展不易,山高地不平的地形特征,使得重庆的房屋建筑不仅相当困难,而且建筑成本高。两者结合在一起,让抗战前的重庆,就已呈现出人口众多、居住困难,整个重庆城"颇有人满之虞"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唐润明 《今日重庆》2014,(1):110-111
抗战时期,虽然重庆的物质生活条件艰苦,人们的生存空间缩小,生活压力增人,但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生活在大后方的各界各阶层,仍克服各种困难,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风云际会,人才荟萃,他们在重庆或学习、或工作、或生活、或战斗,既结下了他们之间永垂青史的情谊,又留下了个人难以忘怀的记忆,更共同汇集成一股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的伟大胜利。重庆市档案馆藏作为国家一级档案馆,保存有90余万卷档案资料,其中抗战历史档案40余万卷。翻阅那些历史名人的信函和题词,前辈们艰苦的抗战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疯狂侵略,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大片国土沦陷,人们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许多人失去了工作的机会与权力,那些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在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感召与鼓舞下,历经磨难、辗转迁徙到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抗战大后方。但由于内迁人口数量众多,加之西部大后方本身生产力低下,虽然内迁了许多的机关、学校与工厂,但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提供给社会的就业机会并不多,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疯狂侵略,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大片国土沦陷,人们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许多人失去了工作的机会与权力,那些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在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感召与鼓舞下,历经磨难、辗转迁徙到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抗战大后方.但由于内迁人口数量众多,加之西部大后方本身生产力低下,虽然内迁了许多的机关、学校与工,但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提供给社会的就业机会并不多,一些具有专业技术的优秀人才,更是难以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