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夏虹 《企业文化》2010,(1):25-27
山东省生建重工公司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它化蛹成蝶的巨变  相似文献   
2.
夏虹  李霞 《老区建设》2012,(16):14-16
近几年全国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很快,商业银行机构网点扩张迅猛,账户管理工作中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在实际工作中,预算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工作存在一些弊端,亟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依据国税发[2008]116号文规定,企业从事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并属于具有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居民企业即按相关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项规定的制定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投资负担,也为我国科研投资的壮大打开政策大门,为此,本文就从税务及会计处理的角度探讨一下研究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单独实施ERP系统或SCM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二者的集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从集成的重要性、范围和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ERP系统与SCM系统的集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筹资贷款风险、资本运营风险和投资风险三个方面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以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TradePolicy)是7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种新贸易保护主义学说。它以市场不完全性以及规模报酬递增为前提,主张国家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通过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等方式以改善市场运行的结果,增强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来实现本国国民福利的最大化。虽然这种政策受到自由贸易主义者的反驳,被认为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会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战,减少世界整体福利,但是它仍被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所采用,并取得一定成功。那么这种政策对我国进行的结构调整又有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集团客户为主的各种关联性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规模庞大、发展稳健的大集团是地方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集团客户因其信用集中并且具有多种金融服务需求,成为各家银行重点拓展的高端客户。但有一些集团客户在自身利益与银行利益发生冲突时,利用其股权结构的特殊性,通过不正常的资产重组、关联交易、产权变动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在给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8.
夏虹 《技术经济》2000,19(2):33-35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SIC国家经济景气评价调查 :1997年初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在趋冷区域运行。基于此 ,经济运行处于 :“国民收入增长不足———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机会缺乏———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收入增长不足……”的循环之中。而 1998年的经济运行趋势是从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 ,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 ,尤其是对于非单一产品经营的企业 ,要想适应宏观经济的变化可持续发展 ,就应调整产品结构 :合理地规划企业的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力求在有限的资金、设备、资源与人力等条件下 ,获得最佳综合…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现阶段的退休人员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退休人员的动态监测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很多的退休人员退休后的状况并不乐观。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国家的帮扶。针对这种情况就有了针对退休人员的帮扶政策,但是得需要对退休人员进行一段时期的动态检测,下面笔者就针对退休人员的动态检测与帮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50年,普雷维什和格就分别从供给条件与贸易利益 机制方面和需求因素文献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相对于发达国家贸易条件持续恶化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无法依靠出口初级产品积累资金以实现工业化,因而应当运用保护性贸易政策实行进口替代,大力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以避免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自80年代末起,辛格和沙卡(Sarkar)又进一步发展了其“贸易条件恶化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取代出口初级产品,实行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占 改变外贸结构,其结果只能是转移了贸易条件恶化的内容,而不能根本解决贸易条件恶化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改善贸易条件呢?保护主义的贸易条件改善论认为运用限制性贸易政策工具,主要是关税,就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实际效果是否如此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