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情况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中央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重大政策措施作用下,我国粮食实现了连续3年稳定增产,供求矛盾得到缓解。同时,粮食生产、消费、流通、市场等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给粮食安全带来一些新问题。我们应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这些新变化、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对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会计电算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相似文献   
3.
一、"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转变的成因及其影响(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粮食流向转变的政府行为。长期以来,南方粮食生产的相对多与北方粮食生产的相对少在国家计划调拨下形成了我国粮食流通中的"南粮北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东部地区经济超前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给予了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特殊的优惠政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经济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出现了产业间的不协调发展,要素投入的非农化倾向明显。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亦率先由粮食调出地区演变为粮食调入地  相似文献   
4.
过去十年,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生产形态、经营模式、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革。多数研究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跨入中期阶段。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城镇化深入推进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5.
2003年农村全面小康进程监测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适时监测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新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监测方法。该标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和资源环境六个方面,共18项指标(参见表1)。根据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监测方法,以2000年为起点,2020年全面小康值为目标,我们对2003年全国及分省(区、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监测,并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网络财务方法创新应该是观念和思路的创新,是充分体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创新,是涉及财务管理全方位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8.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承受着粮食短缺的巨大压力,进入80年代初期,粮食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因素推动下持续高速增长,198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0731万吨,导致了全国区域性和结构性迭加的粮食"低水平过剩".1985年,粮食大幅度减产,我国又重新受到粮食短缺的威胁,经过1986、1987、1988年三年的恢复,仍未达到1984年水平.四年间,粮食生产量平均每年减少334万吨,而  相似文献   
9.
我国棉花生产在经过80年代前期持续稳步增长,并于198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后,整个“七五”期间可谓步履维艰。尽管1990年棉花获得丰收,但供不应求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因此,认真总结棉花生产发展的经验,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对安排指导“八五”棉花生产大有裨益。一、十年棉花生产形势1.1.从下面1980~1990年棉花面积、产量、单产资料可看出,我国10年棉花生产被划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①1980~1984年的持续稳步发展;②1985~1990年的徘徊波动回升。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8,146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1988年仍未达到最好水平。粮食生产症结何在,前景如何,乃是自上而下所关注的问題。本文以近年粮食涨落情况为背景,拟就粮食价格问题对粮食生产新拉力进行探讨。 1.对1985~1986年粮食生产的评价——后劲不足的农业受到了价格因素的制约对于1984年以前粮食生产连续几年快速增长,公认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产品提价两大因素拉动的结果。回顾1985~1986年的粮食生产,原来两大拉动力释放的能量已大大削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