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以集群的方式存在,除了具有传统的优势之外,一个重要的制度优势在于它用小企业之间的分工替代大企业内部的分工,在避免了企业组织成本的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对于既缺乏良好的企业制度又缺乏完善的市场规制的我国中、小城市来说,这一制度优势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是我国中、小城市加工制造产业集群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孙洛平 《南方经济》2008,7(4):12-26
本文指出,一个自由的医疗服务市场会导致过高的价格水平,其原因在于,医疗服务的价格变化信息在患者之间扩散是一个缓慢的时间过程,致使医院的医疗服务需求对价格变化不敏感,从而降低了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性。本文同时指出,政府只要能够改变医疗服务价格信息的扩散机制,就能够建立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高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  相似文献   
3.
孙洛平 《财贸研究》2008,19(1):8-13
市场的竞争性不仅取决于市场结构,还取决于价格信息在消费者之间的传播速度。由于医疗服务的价格信息在患者之间的传播是一个缓慢的时间过程,所以医疗服务市场看似有竞争而实际上竞争程度远比一般商品和服务市场低得多。在说明医疗服务市场的高价格水平形成机制的同时,指出政府只要能够改变医疗服务价格信息的传播机制,就能够建立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高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学界 ,几乎没有人试图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结合 ,从而构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然而 ,杨文进教授却是一个例外 ,其新著《经济学———经济学内容的全新探索》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 0 0 2年第 1版、 2 0 0 2年第 2版 )力图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理论体系结合起来。马克思沿着斯密、李嘉图等经济学家的分析方法传统 ,使用平均量分析来解释价格现象。其基本机制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市场竞争淘汰规则 ,它最终导致商品的价格向其价值或生产价格回归。与之相反 ,自 1870年以来的边际革命 ,改变了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传统 …  相似文献   
5.
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与经济理论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动力机制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二是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本文要表明的是,只要试图建立一个以均衡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理论体系,就不可避免地要在这两种资源配置的动力机制中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从而导致理论的局限性,产生这一理论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生产过程进行数学抽象时引起的边际分析方法与平均分析方法之间的不兼容性。  相似文献   
6.
1928年,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与数学家柯布合作,分析1899—1922年美国制造业的资料,于1934年首次发表了一种具体形式的生产函数:Y=AL·K~(1-a)式中 L 代表劳力,K 代表资本,Y 代表产出,a 为参数,A 为系数。此后,不同形式的生产函数相继提出,综合程度也越来越高。生产函数能否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分析,在什么程度上或什么形式才能被运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孙洛平 《财贸研究》1992,3(4):16-19
经营权、分配权、处置权,三位一体构成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内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内容与其形式的分离,是现代经济在所有制方面最重要的特征。现代经济中,几乎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生产资料完整的所有权。自由市场经济在微观所有权的基础上分离出宏观所有权,中央计划的产品经济在宏观所有权的基础上分离出微观所有权,但两者并不趋同。判别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制度属性,可近似地从宏观所有权还是微观所有权占主导地位为准则。我们可以利用宏观所有权与微观所有权分离的理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以及计划与市场的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89年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建国以来没有的情况:市场疲软,经济停滞,劳动就业紧张,财政收支失衡等。这些情况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拟就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形成机制以及对策,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产业集群形成的市场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许多中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以产业集群的方式集中力量生产某种产品,形成极强的竞争力,并突出表现为低价格竞争优势。本文试图比较分析中小城镇产业集群价格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并说明由于产业集群的状态锁定性使其定价上的理论优势在成为实际中的生产模式过程中呈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的分工优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特定产业以及支撑和关联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形成产业集群的过程也被称为产业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产业集聚不是什么新机制,而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的经济现象。早在工业化发展时期,它就成为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