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齐红倩  席旭文 《南方经济》2015,33(10):33-48
资产价格变动通过财富效应等渠道影响总需求进而通货膨胀的变动,但其影响方向、强度及时变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建立包含潜在门限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对通货膨胀影响的时变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均对通货膨胀产生显著的同向影响,并且影响强度表现出顺周期的时变规律。在资产市场发展的“繁荣期”,影响强度不断增强;而在“低迷期”,其影响趋弱甚至无效。当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运行出现周期错配时,其通货膨胀效应更趋复杂和不确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从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中美两国利率冲击对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的时变影响动态,以此考察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外溢效应的时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短期内对本国产出缺口和价格水平产生了良好的逆风向调控效果,而美国货币政策却并没有产生逆风向的调控效果;中美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存在本质区别且表现出显著的时变特征: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所表现出的"火车头"效应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而近年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整体上表现为迅速增强的"以邻为壑"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为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参考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培良  席旭文 《金融论坛》2019,24(5):46-59,80
本文运用中国35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非现金支付发展的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非现金支付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区域专业化差异、空间正自相关性、空间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中国非现金支付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票据和银行卡交易金额每增长1%,将分别促进GDP增长0.11%和0.13%,第三产业发展是非现金支付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本文认为,应促进非现金支付健康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防范潜在风险,运用"空间—制度"互动效应解决区域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中国35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非现金支付发展的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非现金支付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区域专业化差异、空间正自相关性、空间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中国非现金支付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票据和银行卡交易金额每增长1%,将分别促进GDP增长0.11%和0.13%,第三产业发展是非现金支付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本文认为,应促进非现金支付健康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防范潜在风险,运用"空间—制度"互动效应解决区域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