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马士达,书法篆刻家,别署骥者、老马、玄庐。1943年生,祖籍江苏涟水。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协理事,西泠印社社员,沧浪书社社员。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艺术展,并获得过大奖、  相似文献   
2.
<正> "太行之秀,至吾乡西山融结为最。"这是元代大学士许有壬的《林虑记游》文章的开场白,西山就是林虑山,是太行最秀美的地方。古人撰文赞太行,今人绘画颂太行,就因为太行的亘古、太行的博大、太行的朴实、太行的灵气。魏紫熙,江苏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开创浑厚的"魏家"中国山水画风,最具代表的是太行系列山水画,其成就已载入当今中国山水画的史册。  相似文献   
3.
<正> 赵文元,1946年生于江苏镇江。1964年入伍,1969年至1987年先后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年、连、宣、漫艺委会主任,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笔画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6年至1967年参加了《蔡永祥》展览馆、纪念馆的美术创作工作。1972年《亲切的关怀》等三幅作品入选全军美展。1973年合作的《谁又帮我把雪扫》入  相似文献   
4.
<正> 二十多年前,以庐山秀美风光为背景的电影《庐山恋》公映后,在全国形成了上"匡庐"的热潮。去年,人们惊喜地发现庐山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江苏著名画家章志远的美术馆落户于此。她开创了美术界的先河,成为当今画坛第一个荣登名山的个人美术馆。  相似文献   
5.
<正> 在中国文化每一次的发展和突破中,都可找到先秦文化的作用,"无为" 是先秦道家重要人物老子所提。老子崇尚"无为而无不为"与"道法自然",就是要在"无为"的状态之下,达到"无不为"的效果,"道法自然"的最高境界是天地自然。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而道家思想的出现则早于儒家,讲究的是超然物外,即超脱、艺术。  相似文献   
6.
<正> 盖茂森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艺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江苏省第八、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擅长中国人物画、山水画、作品多次入选、获奖于国内外大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天安门陈列室、中国美术馆、中国画  相似文献   
7.
“夫丹青妙极,未易言尽。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此出于南朝姚最的《续画品》,开头直人绘画艺术的鉴赏是因人审美意识变化,以及知识的局限与趣味的偏好,很难对有价值的绘画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他质疑谢赫的《古画品录》“迹不迨意.声过其实”对顾恺之的贬低评价,以“至如长康之美,擅高往策,矫然独步,始终无双。有若神明,非庸识之所能效;如负日月,岂末学之所能窥!”  相似文献   
8.
<正> 传统神韵与现代构成共建出清冷静谧的灵境,奇崛的艺术语言和内在的精神气质显示出高德星花鸟画的审美个性所在. 在经历了漫长艺术人生的曲折乃至痛苦的旅程之后,德星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认识、领悟传统的精髓。在探讨艺术个性形成的源流时,他发现,历代大师作品无不体现对传统、社会、人生、自然的深刻体悟,并以主体生命、灵魂在与时代生活的交  相似文献   
9.
<正> 索溪秋艳"醉"与"酒",常常被人们连结在一起,组成"醉酒"一词,古就有唐代大诗人李白"醉酒"的典故流传。提起酒,在众多的中国名酒中,沧州酒最具奇特,如酒之用水。据清代纪昀的《沧州酒》一文记载:"水虽取于卫河,而黄流不可以为酒。必于南川楼下,如金山取江心泉法,以锡罂沉至河底,取其地涌之清泉"。就在这奇酒之故乡,出了一位绘画奇才,他就是被当代中国画大师亚明先生誉为"北人"的硬汉——江苏省国画院山水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周晓光先生。  相似文献   
10.
<正>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唐代刘禹锡赏牡丹的诗句。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是古人常诗常画的题材,南北朝时期就有杨子华画牡丹的记载,后有唐代边鸾、五代徐熙、明代徐渭、清代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