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与当代的规范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全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其中国化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重中之重,而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主要就体现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中国化上。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以其实事求是和对矛盾的全面解说开唯物论与辩证法中国化的先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对对立面和谐合作关系的阐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阶段。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制高点。伴随着时代和任务的转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被表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是主题或称一体,其内涵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在其结合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时代化和大众化,这是两翼。一体两翼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的规范表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变”、“不变”的独特视角,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性问题,如十五大报告所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级一成不变。“变”表明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活力和不可止的创新趋势,“不变”表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各阶段一上承的统一实质,但是“变”与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提法不是突发奇想,马克思早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就批判过资本主义及其以前的社会中存在的“对抗形式”。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对马克思消除社会对抗理想的回应,也是对过去社会主义挫折失误的深刻总结。正是在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矛盾辩证法也由过去强调对抗向强调对立面同一全面回归。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依然存在,各种敌对势力和腐败现象仍然需要我们进行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变”、“不变”的独特视角,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性问题。如十五大报告所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变”表明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活力和不可遏止的创新趋势,“不变”表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各阶段一脉相承的统一实质。但是,“变”与“不变”本身就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只有用辩证的而不是形向上学的观点,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推出两个相互关联的命题,颇为发人深省: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一是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一成不变”。“一脉相承”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中的不变的部分,只有这部分恒定不变,才能前后相承,若总是变幻不定,今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脉也就断了,也就承袭下来了;“不可能一成不变”,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中变部分,它们“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江泽民十五大报告),而发展就是突破和创新,就是改变原有形态。这样,十五大报告本身就蕴含有一个重大的课题,需要从理论上来回答:“马克思主义中什么是不变?什么是可变的?变与不变的涵义是什么?它们又是什么关系?十分明显,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无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