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提出西部大开发中要实施互动发展战略 ,并对城市、小城镇、中心村在互动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主导产业选择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的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产业系统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产业.具体说,主导产业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产出规模大,能承担全国或高层次区域分工的某一重大任务,为全国或高层次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同时,它又是区域经济系统中的主体和核心,通过其较强的关联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西部正式实施开发的第三大经济区。这是党和国家立足西部实际,总结西部大开发10年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统筹区域发展,重点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而采取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对于促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构筑支撑和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关中—天水经济区除关中平原外,区域周边基本是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综合因素,发展比较缓慢,因此,在建设和发展中应成为不可忽视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5.
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加快西部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30年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欠发达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产业支撑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重,带动和辐射作用还没有真正形成。因此,在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机遇期,更应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对于我国西部农村走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普遍性的极端贫困状态基本消除.同时,由于传统反贫困制度路径依赖特性的存在、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缺失以及反贫困制度初始界定的非均衡和歧视性,传统的农村反贫困模式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发挥作用,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返贫"压力依然很大.目前,我国农村反贫困陷入了制度性陷阱,实现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范式的转换仍然面临着制度困境,这要求我们不得不反思传统反贫困模式的弊端,对现行政府主导型的农村反贫困制度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