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城市化是指由现代工业体系的社会和经济力量将农民逐步导入城镇的过程 ,它是一种历史现象 ,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也加强了城市化发展的力度。但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 ,我国城市化的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也滞后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 ,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1世纪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 ,是否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 ,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败。那么在新世纪中国的城市化之路应该怎么走呢 ?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2.
张高臣 《山东经济》2007,23(3):16-20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有些学者认为,应该对科学和科学劳动、知识和知识劳动进行分析,提出了“科学劳动价值论”和“知识劳动价值论”。也正是在这一观点的启发下,本文提出了“劳动—知识价值论”,这个理论既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又是对它的发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我们一方面应该继续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来对其发展和深化。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如果说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发点,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的话,那么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主要途径,理应成为科技发展的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是科技赖以不断创新的依托。  相似文献   
3.
教育能否产业化 ,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 ,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发展 ,教育能否产业化的问题更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教育究竟能不能实行产业化 ?笔者认为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走产业化的道路 ,教育的产业化又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二者存在一种互动关系。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在经历了采集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 :在经济的发展中 ,知识、信息和智力劳动的投入占到主导作用 ,物质资本退居次要地位 ,而且扮演主角的知识资本、构成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又复归为一体 ,使物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不断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强调要重视农业,发展农业,实际上中国农业一直滞后于其它产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滚涌而来,这种滞后的现状直接影响到它在国际竞争中的前途。中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高比重的“农民农业”降低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对于参与国际竞争的农产品而言,价格始终是影响竞争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但我国“农民农业”的大量存在,无形中影响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所谓“农民农业”是指在发展中国家里,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对于土地来说人口过多,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新民主主义的超越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是一脉相承的,二者都坚持发展人民民主政治,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倡导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实现了对新民主主义的超越和发展,这体现在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因为要多方面的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是资本生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当代语境中理解和阐发马克思有关"资本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的深刻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因为要多方面的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而要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首先解决与此紧密联系的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影响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三位历史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对土地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索。有一根主线将三的探索联系起来,同时三的探索又存在着差异。对此作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高臣 《山东经济》2004,20(1):17-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 2 1世纪头 2 0年的奋斗目标。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对于凝聚党心、民心 ,承继辉煌 ,开创伟业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小康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从“建立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建议六个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不断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强调要重视农业,发展农业,实际上中国农业一直滞后于其它产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滚涌而来,这种滞后的现状直接影响到它在国际竞争中的前途.中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