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赵勇  徐云燕 《商业科技》2010,(8):196-196
本文从高校社团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的现状、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相关问题和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具体方法、措施等方面进行说明和探析,从而为高校社团文化的管理与发展,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丰富和活跃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建安业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及管理的对策等方面做出浅显的分析,以便能有效改变建安业的应收账款现状,使企业的资金得到良性循环,降低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3.
使用1991-2011年的人均收入和CPI数据,文章对中国西部地区各省的城乡收入进行了β和σ收敛分析,结果表明:1991-2011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在收入增长率上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在收入水平上也存在σ收敛;农村居民在收入增长率上不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在收入水平也不存在σ收敛;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因农村收入差距加大而逐步扩大;各个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对西部地区整体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等,以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高校社团文化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高校社团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的现状、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相关问题和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具体方法、措施等方面进行说明和探析,从而为高校社团文化的管理与发展,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丰富和活跃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农村居民收入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开展可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分区域来看,不同区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程度不同,中部地区影响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影响不显著,这也导致全国数字普惠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影响有限。未来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应该通过加快数字金融普惠进程、加大东北地区数字金融普惠推广力度、增加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推进政府和企业合作共赢等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徐云燕 《商场现代化》2012,(24):138-13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全球经济下滑、国际不稳定因素增多、部分电力企业国际化受挫,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分析亦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电力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主要面临的政治风险、行业市场风险、社会风险、金融风险和合同风险,探索风险防范的不足之处,剖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徐云燕 《科学决策》2014,(10):85-94
论文使用2006-2012年月度数据,基于VAR模型对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因素进行了协整分析,结果表明:财政赤字、外汇储备、资产价格与M2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且资产价格变动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为最大;短期内,财政赤字、外汇储备、资产价格受到一个正的冲击,引起M2变动的最大值分别为0.1702%、0.1335%、0.2478%,财政赤字、外汇储备具有正效应,资产价格具有负效应,这三者因素对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使用1991-2011年的人均收入和CPI数据,对中国东、中、西、东北部地区进行了β和σ收敛分析,实证表明:东部地区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在1991-2011年不存在σ收敛、β收敛,即东部地区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中部地区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在1991-2011年均存在σ收敛、β收敛,且城镇人均收入每年以17.333%的速度收敛,农村人均收入每年以8.333%的速度收敛;东北地区城镇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而东北地区的农村收入每年以3.378%的速度收敛;西部地区城镇人均收入差距在缩小,每年以8.174%的速度趋于一致,而农村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中部地区人均收入在城镇、农村上收敛速度均为最大。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进出口贸易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动力,同时各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应比重能够体现出其在国家的地位,反映出很多国家经济、贸易甚至是政治问题。因此研究中国与日韩贸易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通过搜集中日贸易数据和中韩贸易数据对中国与日韩贸易制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不能实现通过发展中韩贸易来制衡中日贸易的战略。在长期内,中国从韩国进口增加将会抑制中国与日本贸易的发展,提升韩国在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对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