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沿海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
3.
现代化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国民素质、生活质量和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对现代化的标准国际上有不少研究,近年来,我国及浙江也有研究和讨论,但目前全国尚没有一套统一的现代化标准和现代化评价方法。从沿海省市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来看,我国各地确定的现代化目标的标准也不一样。相对而言,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现代化社会一般标准的10项指标,得到较为广泛的引用。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浙江省农业生产在粮食市场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农村工业增势强劲,农民收入平稳增长,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农业资金投入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来自农业的直接税收和间接税收,二是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农业成功的同家往往是农业税收适度,许且对农业提供较多财政支持的同家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在发展之初,需要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原始积累,因而普遍采取歧视农业,抽取农业剩余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8.
优化城乡布局,促进新农村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三化促三农”,即以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致富农民、带动农村、提升农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机制,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徐星明 《浙江经济》2005,(22):12-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浙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当务之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二、三产业逐渐已成为浙江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不少地区出现了农民无心经营土地、农业生产兼业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农业小规模家庭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普通大田作物竞争力不断下降,而设施农业由于投资巨大,一般农户又无力经营。种种现状要求在政府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基础上,由业主增加对农业经营性的投资,实现以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生产和产加销一体化为特征、以效益为目标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大工业生产方式重组我省农业,全面提高我省农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