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1.
沟域经济是北京山区发展的新探索。研究典型沟域经济建设进展、成功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将为山区建设工作提供可借鉴经验和参考。文章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方式,对北京2011年率先启动的重点沟域进行了考察。调研显示,沟域经济建设在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加深沟域经济内涵理解、提升建设软环境、推动山区经济建设上取得长足进步,但在理论、政策和建设三个层面沟域经济建设都有不足,需要不断完善规划、加强理论研究、资金投入和调整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2.
电子图书是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一种运用电子方式将信息知识存贮在磁盘、光盘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等设备进行阅读的新型数字化信息资源。电子图书有着特有优势和便捷的使用方法,给人类信息资源的传播交流和利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全新的变化。电子图书尤其对我国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发展、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沟域经济是北京市山区发展的新探索,对于转变山区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起步较早的怀柔区不夜谷进行深入调研,总结并阐述了不夜谷两条特色沟域经济发展路径,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业同构同质化发展、环境保护工作有欠缺、建设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从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业格局;完善环境保护,拓展发展空间;强化管理规范,提升服务档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北京市民委认定的116个少数民族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12个区县、54个乡镇,对其中人均劳动所得低于万元的低收入民族村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产业结构等进行分析,明确了北京少数民族村低收入问题的本质原因及发展对策。结果表明,北京山区交通干线通达性很强,山区的环境优势和生态功能凸现,生态搬迁、新农村建设等政策实施力度较大,因而,偏远的自然环境不是限制低收入民族村发展的关键因子。人力资本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使得社会分工发展缓慢,是北京少数民族村收入低下的原因。如何快捷、有效地解决北京市18个民族村的低收入问题,必须依靠政府、民族村、村民等多方力量,加大定向扶助;同时,把农民组织起来,促进集体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人力资本效用;充分利用好偏远山区丰厚的生态资产,发展市民参与的农业休闲产业,增强农民自身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北京少数民族村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5.
创新沟域经济建设模式,对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顺利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房山区南窖沟域深入调研,总结并阐述了在煤矿产业退出后,该沟域通过科技创新助力,构筑产业基础;依靠文化创意推动,培育产业融合关键节点;实施生态工程带动,优化人居环境及调动内外因素积极性,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实现了沟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尽管如此,南窖沟域面临经济下滑趋势、环境和基础设施薄弱、历史遗留事件未能有效解决等问题。应继续加大财政转移的支付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经济建设、巩固农业基础产业、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以促进沟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北京市民委认定的123个少数民族村(2014)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12个区县、54个乡镇,对其产业发展和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少数民族村产业结构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符合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从2006~2012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产及一产从业人员比重下降;而三产从业人员和三产比重相对上升;由于坚持发展产业、多途径推动村庄改造、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加大政策集成等措施实施,少数民族村民致富能力得到加速发展;但仍存在远郊、近郊、城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少数民族村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组织化程度滞后等问题,据此提出了结合资源禀赋优先发展民族特色产业、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创意性提升生态宜居功能等针对性对策,为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推动全市少数民族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中,弥补财政赤字的途径基本上是发行国内公债,向银行拆借和向国外借款。此外,还有通货膨胀的方法。毋庸置疑,财政赤字的这几种弥补方式对经济条件的要求以及对经济的影响是有区别的。于是,这里便存在一个财政赤字弥补方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板栗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板栗产业的生产、布局、加工、销售、废弃物利用、科技水平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板栗种植规模较大,优势区域布局明显,但经营分散,管理粗放,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废弃物利用率及优良品种采用率不高等问题制约产业发展。为充分发挥板栗对北京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基于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应采取措施实现栗林的适度集中经营,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加强板栗产业开发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