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2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中小企业通过向买方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以促销的做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商业信用包括消费者信用与贸易信用等不同形式,对商业信用进行管理,应注意对申请人的资信评估、获取申请人信用信息的渠道、审查应收账款的账龄,及时揭示买方所欠信用额及收账程序、完善相关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干部就是要“干事”,就是要以身作则带头干,就是要带领群众干成事。不想干事或不会干事不能干事的,就不叫干部或不能当干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家族企业属于个体私营经济范畴,是我国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成分的重要补充,是解决我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还不够长,特别是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认识和引导起步较晚,所以家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和规范程度还程度不同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现问题,找出对策,对于正在起步中的家族企业发展和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民间金融以其在金额和利率上机动灵活、在手续上简便高效等特点及时地弥补了官方金融的不足,对民营经济融资作用明显。鉴于对民间金融认识上的失真、待遇上有失公允,以及民间金融本身的缺陷,本文提出民间金融立足“三农”、国家为民间金融创造宽松金融环境、扶持小额信贷和构建相应金融法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美国际收支演变特点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中国的货物进出口顺差不断减少 ,服务逆差日益加大 ,致使经常项目顺差急剧下降 ,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国际储备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靠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来维持 ,这颇像美国国际收支的发展模式。本文经过深入分析中美两国国际收支的演变特点及其国内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 ,认为美国国际收支现有发展模式尚可维持 ,而中国不可效仿。  相似文献   
6.
标准小额信贷"几户联保,整贷零还,小额短期,定期例会,以及向守约借款人提供后续递增贷款"的独特模式,能够在防范放贷机构金融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标准小额信贷在客户筛选、贷款发放、贷款使用和本息回收过程中防范逆向选择风险、道德风险、信用风险的经济学原理,并揭示了其对借款农户增收和放款机构降低欠贷率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户联保贷款的运行机制及其实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扶贫模式,农户联保贷款具有自动瞄准、互相监督、还款共生和培训互助等独特的运行机制。然而,农户联保贷款在我国还存在着排除最贫困农户、小组组建困难、道德风险大和贷款手续繁杂等缺陷。本文提出:重点向最贫困、信誉好的农户倾斜、培育良好信用文化环境、灵活确定联保农户数量、免费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财培训等完善与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通过分析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市场准入的政策规定,找出其中若干问题,并提出乡村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向农民倾斜、资产限定在"三农"、应充分考虑扶助贫困人口和适当放宽退股条件、提高资本充足率、增补利率规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孟加拉格莱珉小额信贷银行二次创业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格莱珉银行的传统小额信贷业务 按照尤努斯的话说,2002年以前的小额信贷称为"传统小额信贷",即一般性小额贷款:借款期1年,按年利率约20%计息,本息在全年的50个周内每周平均偿还.其特点是:第一,根据拥有的土地和资产进行家计调查,确定贫困村民.第二,动员这些贫困村民加入村里的每周议事小组,并可从银行借得贷款.第三,当某个村民遇到困难时,小组内的成员要承担互相帮助之责.第四,由借款村民从每周的家庭现金流中分期偿还借款,一年还清.为此,第五,借款家庭要定期向提前设立的个人储蓄账户或小组储蓄账户存入小额的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