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森红  李玲苹 《杭州研究》2007,(3):70-74,87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的灵魂,执法的终极目的。司法公正的现代要求是平等、独立、效率、和谐。制约司法公正的因素主要是司法不独立、公众法律信仰低以及舆论监督失范。针对这些因素,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
李森红  王沁  田涛 《魅力中国》2011,(7):330-331
司法广场化虽有其积极意义,但对司法公正也有着消极的影响,目前盛行的媒体审判正是另一种形式的司法广场化。应对这种洪流,公诉制度改革应该以司法剧场化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内外兼修,积极应对,完善和建立各项制度,营造剧场化空间,以期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的原则精神在于“定纷止争、物尽其用“。“定纷止争“表现在通过法律规范明确各种财产的归属和侵犯物权的责任,“物尽其用“则是使物权不限于静态的所有权,而是从所有权中演化出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等独立的物权权益,使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等各方面的功能都发挥出来,实现物的最佳效用。可以说,物权制度奠定法治的基础,契合民生关注的核心。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运行提供了一个“安全港“。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的原则精神在于"定纷止争、物尽其用"。"定纷止争"表现在通过法律规范明确各种财产的归属和侵犯物权的责任,"物尽其用"则是使物权不限于静态的所有权,而是从所有权中演化出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等独立的物权权益,使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等各方面的功能都发挥出来,实现物的最佳效用。可以说,物权制度奠定法治的基础,契合民生关注的核心。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运行提供了一个"安全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