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
中国传统国家农贷的结构、逻辑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一个很少被关注但却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问题,它有助于观察我国古代农村社会经济、农户家庭生活、农村金融活动等的运行与变迁,同时也是理解历史上"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本文以必要的经济史料和数据作支撑,对传统农业社会国家农贷的结构、独特逻辑和运行困境进行了总体分析。分析发现:传统国家农贷在放贷内容上呈实物和货币并行特征,但实物重于货币;在放贷对象上国家希望偏重于贫困农户,但现实中却经常错位;消费和生产是国家农贷的两种基本用途,但消费性重于生产性;在利息率方面,呈现出"要么低息要么高息"的两极倾向。而这些结构性特征有着内在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2.
农村高利贷及其治理的历史审视:1957—1966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农村私人借贷有较大发展,高利贷活动也比过渡时期普遍.导致这一时期农村高利贷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借贷需求增加、借贷资源相对减少以及借贷风险和成本的提高等共同促使这一时期借贷利率居高不下.由于当时政府没有把农村高利贷看作是这一时期的特定经济现象,而主要是采取了强制的政治手段和群众运动对其进行打击,最后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农村资金外流和信贷供给短缺是我国广大农村金融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2006年底银监会作出了放开农村金融市场的决定.本文运用需求-供给分析框架,在分析农村资金短缺和农户资金需求的层次性的基础上,认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放开并不能完全解决信贷供给短缺问题,要为农村提供更有效的资金支持,金融政策和工具仍需进一步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农村私人借贷有较大发展,高利贷活动也比过渡时期普遍。导致这一时期农村高利贷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借贷需求增加、借贷资源相对减少以及借贷风险和成本的提高等共同促使这一时期借贷利率居高不下。由于当时政府没有把农村高利贷看作是这一时期的特定经济现象,而主要是采取了强制的政治手段和群众运动对其进行打击,最后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对应,我国的农户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农户经营方式由“小而全”单元化经营向“小而兼”多元化的经营转化、由“农业生产为主的多元化经营”向“以非农业生产为主的多元化经营”转化、由农户“多元化经营”向“专业化、商品化”的经营转化、由“专业化的经营方式”向“集约化的经营方式”转化。  相似文献   
7.
一、模仿创新:中小企业"智猪博弈式"的宿命 虽然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依国别而异,但以大企业为参照,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特征:生产规模小、资金占有量少、技术基础薄弱、所占市场份额小、高素质人才拥有量少,等等.然而,中小企业仍然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力占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求成功地蜕变为更大型的企业.王兰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06级博士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