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我国当前资本持续流出但是海外直接投资却相对不足的现象,本文采用67个国家1990-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探讨四个维度的金融发展指标对海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存量指标还是活跃度指标,均可以显著促进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的总量指标对于海外直接投资存量较小的国家影响更大,而活跃度指标对海外直接投资存量较大的国家影响更大。因此要提升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能力,不但需要扩大本国金融市场的容量也需要增加市场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121个国家30年的面板数据,从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外汇储备占外部资产的比重以及外汇储备占外部负债的比重3个角度度量一国的相对储备规模,讨论内在发展阶段以及汇兑安排对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外汇储备相对规模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金融发展水平与外汇储备相对规模显著负相关;金融开放度越高,外汇储备相对规模越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以及中间汇率制度的经济体,其外汇储备相对规模更高。结合回归结果、优势分析以及中国现状可以推断,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汇兑安排是导致外汇储备规模高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中国OFDI的"制度风险偏好"问题,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流量数据,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视角,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考察东道国制度风险与中国OFDI区位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所谓"制度风险偏好"并不是绝对的,当使用相对制度质量指标,并且控制东道国资本密集度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的影响后,"制度风险偏好"消失,并呈现出与主流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完全相符的风险规避特征。因此,"制度风险偏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OFDI更多地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自然资源更为丰富的区域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基于Nucci(2003)的三货币框架,以人民币、韩元和新台币为研究对象,综合考察了这些货币存在市场分割的境内外远期外汇市场以及不同货币之间的跨货币溢出效应对汇率预测的影响。基于DCC-GARCH-X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跨货币溢出效应确实存在,其中,NDF市场在一般时期比DF市场的影响更明显,而危机时期DF市场的影响显著增强;NDF主要以短期期限影响较为显著,而DF则以长期期限为主。此外,三种货币外汇市场的波动都具有较高的持续性,并且以人民币为最长;而市场间的波动溢出为单向溢出且条件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时变性。本文的结果对国际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政府关于国际储备的增值保值决策以及外汇市场改革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