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正逐步从全球大国走向全球强国,其外交理论准备既需要明确不同阶段的使命,也需要确立在各阶段理论建构的重点。从阶段性使命上看,这一外交理论准备由低至高包括和平共处、和平共生与和谐共生三个重要阶段。目前,中国的外交理论准备正从和平共处第一阶段向和平共生第二阶段发展,通过内生成长、外生互动和共生建设等途径建构和平共生理论。更长远的第三阶段使命是推进和谐共生理论,使全球关系在物质和精神上更上一层楼。从理论建构重点上看,中国外交理论在各个阶段的建构重点都既需要夯实基础理论或指导性理论,也需要强化操作理论或行动性理论,从而保障中国迈向全球强国的外交理论的知行合一。就未来数十年的理论发展而言,中国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框架下建设好全球强国外交理论部分,要超越线性思维轨迹,增强理论自觉和自信,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善于多维多向思维,建构、传播和引领新理论,并期待中国思想家和理论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1987年第一次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是在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内外背景下召开的。当时的重点是以引进为主。本次研讨会是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与国际社会互动的背景下召开的,我们理论建构的重点是国际关系理论内生和共生建设,旨在分析指导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互动规律和趋势。一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建设(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在理论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引进和消化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入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政治和安全挑战增加,科技冷战和集团对抗的阴影加重,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面临美国单边主义及世界范围的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叠加冲击,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急剧上升。中国从国际关系的方向、目标和道义高度认识和提倡多边主义,形成了对多边主义主要内涵、基本路径的科学认识,多边外交理论不断丰富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治理的有效实施、体系变革、内涵更新和国际努力方面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望未来,中国和国际社会作为利益攸关方,需要长期坚持和创新多边主义,增强全球治理的实践和理性认识,共同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更加积极有效地建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论“四势群体”和国际力量重组的时代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力量对比正朝着有利于以新兴大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这种力量的变化史无前例地冲击着西方国家对世界事务的主导权。国际力量重组导致了得势、守势、失势和弱势这一四势群体的形成。四势群体正在从各自和共同的立场出发应对全球性问题,这一过程极大地丰富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性内涵,赋予了地区合作和次区域合作建构国际体系的历史使命。四势群体仍处于动态发展的时期,其内部和相互间会因时因事而做适当的调整和相应的排列组合,新兴大国乘势而上则是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在走向世界强国的道路上还需要将新兴大国群体作为自身发展的战略依托,从而争取在世界事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和平环境下进行国际力量的重组以及实现国际体系的转型,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和曲折的过程,国际社会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相似文献   
5.
在西欧和亚太地区国家经济关系中,欧洲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及其成员国和日本的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双方实力的消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欧的衰落和日本(及亚太地区)的崛起。另一方面,共同体和日本的经济关系又是欧美日三边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